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27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928篇
内科学   26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24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643篇
预防医学   39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715篇
  4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雷湘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49-235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后应用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加强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均有提高,但观察组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观察组FMA评分继续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患者的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机体康复水平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病人再次行V—P分流术并保守治疗,1例病人行血肿钻孔引流术,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迟发性颅内出血是V—P分流术后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对分流系统的护理及保护,完善脑血管影像检查将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3.
分析既往误诊病例,总结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及误诊原因。误诊原因:①体格检查不细致,忽略了小儿神经系统检查。②对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认识不足,忽略了高危病例。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7 d后评价治疗效果,显效32例,占76.19%;有效7例,占16.67%;无效自动出院3例,占7.14%。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高危儿应早行脑CT检查,缺血缺氧、早产、产伤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常见病因。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2009-2012年住我科新生儿病房的胎龄≤36周的早产儿12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预防组68例.对照组应用维生素K1和血凝酶(立止血),预防组应用苯巴比妥、维生素K1、血凝酶.结果 预防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维生素K1、血凝酶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对术后意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80例,患者均存在意识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6%(61/140),低于观察组的83.6%(117/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意识障碍的概率,提高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微创钻孔穿刺置管尿激酶灌洗外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患者52例,根据不同的尿激酶水平和治疗时间,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单纯双额骨微创钻孔穿刺置管外引流手术),记录评估颅内血肿的变化情况、血肿变化与尿激酶灌洗的时间关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估、灌洗手术前后GOS评分状况等。结果本组共纳入52例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14例,4分23例,3分15例;ADL分级Ⅰ级14例,Ⅱ级23例,Ⅲ级14例,Ⅳ级1例。与对照组相比,尿激酶脑室内灌洗组在术后颅内压监测、ADL评分、GOS评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稳定后,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组预后相对较好,适当的尿激酶时间剂量组合有助于脑室内出血患者的恢复,颅内压监测下尿激酶脑室内灌洗对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8.
目的观察早期手术结合中医"增水行舟"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阴虚风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2月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7例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清除血肿,西医治疗组术后给予基础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增液承气汤加减方。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期GCS评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医治疗组比较,中西医治疗组术后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P<0.05),术后第21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1,P<0.05)。结论早期手术结合"增水行舟"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阴虚风动证远期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9.
关于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否应进行治疗的决策取决于对终生颅内出血预期风险与介入治疗风险之间的权衡。英国爱丁堡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Wedderburn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成年AVM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的转归是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0.
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确诊的17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CT表现.结果 2个或2个以上部位出血共124例(71.68%),常为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多部位混合性出血,可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大片脑梗塞.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较完全;出血量多,脑内血肿较大,特别是伴大片脑梗塞者常有脑软化灶后遗改变.结论 CT检查可早期确定颅内出血部位及范围,了解是否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梗塞、脑疝等并发症,并且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了解病情发展和判断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