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基因治疗中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娜  刘吉勇 《山东医药》2005,45(5):74-75
基因治疗是指将目的基因用基因转移技术导入靶细胞,使其表达此基因而获得特定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之目的。基因治疗涉及目的基因、载体及受体细胞三方面,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目的基因释放到靶细胞中并长期稳定表达,同时又较少地产生副作用,即解决载体的效率、靶向性和安全性问题。理想的治疗载体应具备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02.
双持异性抗体已应用于导向LA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肝癌细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细胞,是继单克隆抗体之后又一重大进展。本研究应用化学偶联方法合成HBs/CD3双特异性抗体,并观察其对LAK细胞的细胞毒性怍用影响。用化学偶联剂SPDP将鼠源的CD3与HBs单克隆抗体连接得到HBs/CD3双特异性抗体。以LAK细胞为效应细胞,HBV DNA转染的2.2.15细胞为靶细胞。设HepG-2和K562细胞为对照组。实验显示,HBs/CD3双特异性单克窿抗体能显著提高LAK细胞与2.2.15细胞结合率;应用^125I-UdR释放试验检铡细胞毒性发现双特异性抗体能增强LAK细胞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并且与抗体浓度相关,BsAb浓度递增.细胞毒性作用随之增加.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特异性研究表明.加入HBs/CD3BsAb后。LAK细胞对2.2.15细胞毒性显著高于HepG-2和K562细胞组。上述结果表明。HBs/CD3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双向识别LAK细胞和2.2.15细胞特性。特异地促进LAK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选择性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0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称为“消渴”,在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可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导致本病。  相似文献   
304.
目的:建立靶细胞萃取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川芎中药效成分的方法。方法: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靶细胞,萃取川芎中的药效成分。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加入川芎供试品溶液,孵育2 h收集细胞并用液氮迅速冷冻,反复冻融使细胞破碎,离心得到萃取药物后的细胞样品。采用UPLC/Q-TOF-MS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川芎化学成分中与细胞结合的物质,即川芎中与细胞结合进一步发挥药效的可能有效成分。结果:从川芎中筛选到2个可能的药效成分,分别为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通过化合物与细胞中靶点(受体、通道、酶等)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筛选出川芎中药效活性成分,从而为药物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药物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同时推动了中药安全性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05.
机体为应对外来病原体进行防御和有效的应答,不同的免疫细胞必须进行互相间的交流。细胞间的交流分3类。(1)直接接触,通过膜上的受体和配体;(2)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等释放可溶性分子,作用于靶细胞受体。(3)通过EV释放信号分子[1,2]。  相似文献   
306.
代佳佳  陈强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220-5223
<正>天然免疫系统又称固有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高危致病因子做出"泛特异性"防御的第一道防线。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作为天然免疫细胞家族中的一员,它的杀伤活性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无需经抗原刺  相似文献   
30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的疾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是CD4^+T细胞,它在数量和功能上出现质和量的缺陷,即可造成宿主免疫功能的全面障碍,乃至免疫功能全面丧失。  相似文献   
308.
在HIV 1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 ,其包膜糖蛋白在病毒的侵入中起关键的作用。首先外膜糖蛋白gp1 2 0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和一种趋化因子受体 ,并与之结合进而导致病毒包膜糖蛋白的构象改变 ,暴露出跨膜糖蛋白gp4 1 ,其在诱导膜融合的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构象变化 ,进而引起HIV 1包膜与宿主细胞质膜相融合 ,使得HIV 1核心颗粒进入宿主细胞中  相似文献   
309.
通过靶细胞捕集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筛选鉴定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 THSWD)潜在的抗脑卒中活性成分,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究THSWD活性成分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利用UPLC-Q-TOF-MS技术联合UNIFI数据分析平台分析THSWD与靶细胞共孵育后的细胞破碎液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对其潜在活性成分与IS疾病进行靶点搜集,将两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靶细胞捕集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可视化网络,将活性成分与PPI网络排名靠前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通过体外药效学进行验证。靶细胞破碎液中共鉴定出15个潜在的活性成分,包括双环单萜类、氰苷类、黄酮醇类、醌式查耳酮类、苯...  相似文献   
310.
白细胞介素(IL)又称白介素,是细胞因子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家族,近年来对这个家族的研究,报导甚多。所谓细胞因子网络(Nekwork cytoking)是指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受体表达均具有网络的特点,即一种细胞因子可与多种靶细胞作用,一种靶细胞又可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不同细胞因子之间彼此可以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