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基因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4年Isner等实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严重缺血临床基因治疗以来 ,下肢动脉闭塞的基因治疗范围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扩大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目的基因从最初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至目前许多与血管生长有关的因子。基因转移的方式方法和载体系统也有不少改进 ,如应用分子结合体(molecularconjugates)包括一些能与核酸或DNA结合的蛋白或其配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以及基因缝线技术和基因枪等为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实验与临床大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一、治疗范围外周动脉闭塞性…  相似文献   
122.
123.
HBV-SAg特异性靶细胞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观察药物等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DNA 重组技术构建逆转录病毒重组质粒PLXSNS,以电穿孔方法转入PA317 细胞,筛选高表达克隆,收集其假病毒颗粒感染EL4 细胞,经有限稀释选择高表达克隆。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PA317 细胞后,53 个克隆形成(1∶10 传代),在24 孔板中扩增后有7 个克隆细胞上清HBsAg 阳性。用HBsAg A值(曾称OD值) 最高克隆的假病毒感染EL4 细胞,再经有限稀释得到稳定、高效表达HBsAg 的靶细胞系(EL4S),在体外传100 代以上,HBsAg 仍能高效表达(48 小时上清中HBsAg 的A值达0-85)。经检测PLXSNS及重组腺病毒rAdB72S免疫后小鼠对HBsAg 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结论 我们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BsAg 的靶细胞,对研究HBsAg 细胞免疫反应及乙肝免疫发病机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孙浩清  李启璎 《肿瘤》1989,9(4):168-169
机体的自然杀伤活性(NK活性)是免疫监视的重要因素,同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肿瘤患者的NK活性同正常人相比显著下降。目前,测定NK活性大多采用同位素标记,灵敏度高,易定量,但对设备要求也高,不易推广,而且靶细胞经标记后会导致自发释放升高。因此,研究者也在寻  相似文献   
127.
绿脓杆菌外毒素A靶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自PA-103株纯化了绿脓杆菌外毒素A,用Ⅰ116标记,然后在BALB/C小鼠体内进行放射自显影示踪、病理组织学检查、超微结构观察及抗血清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肝脏是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靶器官,肝细胞及枯否氏细胞是靶细胞,它们的严重变性坏死可能与动物急性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8.
129.
探索了在以粒细胞作为被调节细胞的前提下,测定血清中RBC免疫调节因子的可行性。通过用HBSS-H除去血清中的补体、改变血清与被调节细胞以及被调节细胞与靶细胞(酵母菌)的比例,提高靶细胞上C3b、C4b分子密度等,使实验方法科学合理,能反映出血清中调节因子对RBC免疫的调节作用。再与O型RBC比较,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说明用粒细胞作被调节细胞测定血者中RBC免疫调节因子的实验方法是可性的。该实验机理明确,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易于观察结果,试剂来源方便等特点,对红细胞免疫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0.
CD34^+造血细胞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正成为造血调控,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最理想的靶细胞本文探讨人正常骨髓CD34^+造血细胞在体外扩增形成单个核细胞(MNC)及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能力,采用CIMS-100新型免疫磁性无菌分离术可获得纯度〉90%的CD34^+造血细胞,其直接形成CFU-GM的能力要较骨髓MNC提高65倍,并有在含EGIIS组合造血生长因子的无基质液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