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青海世居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性与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C26304T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s)方法检测青海世居汉族人群3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XRCClC26304T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XRCClC26304T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XRCC1C26304T基因CC、CT、TT基因型在对照组中分别是56.7%、33.3%、10%,而在乳腺癌组中分别是50.0%、36.7%、13.3%。TT基因型在对照组及乳腺癌组中,相对于CT、CC基因组表达较低,但是对照组和乳腺癌组间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分析,c、T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中是0.733、0.267,而在乳腺癌组中是0.683、0.317,两组比较,c、T基因频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RCClC26304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青海世居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青海高原位于中国西北部内陆腹地,1954年,长春鼠疫防治所和西北、青海防疫队联合调查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同时对传播鼠疫的蚤类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调查与监测。1青海高原蚤类的研究1.1青海高原蚤类区系组成及分析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蚤类2500余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5总科16科238属,我国已发现的蚤类为4总科10科75属655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原藏族胃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D(NKG2D)的表达及局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相应配体MICA 的表达,探讨宿主NKG2D 在抗胃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 对33例高原藏族胃癌患者及20 例健康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G2D 的表达状况,RT-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在局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ICA 的表达。结果: 高原藏族胃癌患者外周血NKG2D 的表达为(13.47 ±5.26)%,明显低于正常组(32.62±10.08)%,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藏族胃癌组织MICA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MICA蛋白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为(21.21%,7/33),胃癌组织阳性率为(78.79%,26/33),高分化组(60.00%,3/5),中分化组(72.73%,8/11),低分化组(88.24%,15/17),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CA表达水平与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r=0.903,P<0.01)。结论: 高原藏族胃癌的免疫逃逸可能与NKG2D 表达下调及其配体MICA 的表达升高有关,高原藏族胃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降低,其NKG2D 表达的下降是NK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NKG2D配体MICA 的基因表达可能与高原胃癌患者的恶性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外健康文摘》2007,(8B):18-18
世界上90%以上的蜂王浆产于中国,中国最好的蜂王浆产在青海高原,称之为高原蜂王浆。  相似文献   
15.
青海高原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资料与方法 :为 2 0 0 1年 1月 1日至 12月 31日青海省五州一地三市 ,共 16个县 3个市 4 6家医院住院分娩的孕 2 8周到生后 7天的围产儿 (包括死胎、死产和 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 ) ,以及计划内引产的围产儿。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使用Excel、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果与分析 :①出生缺陷发生率 :2 0 0 1年共监测围产儿 15 4 5 7例 ,其中出生缺陷者 187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 0 .98/万 ,高于全国水平 (10 9.87/万 )。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10 8.14 /万 ,高于全国水平 (10 2 .5 2 /万 ) ;农村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以犬驱虫为主的防治模式在青南高原棘球蚴病高流行区防治试点的效果,为建立高流行区棘球蚴病的防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8月选择青海省称多县歇武镇的4个行政村为试点村,对居民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犬感染情况(粪抗原检测)的基线调查。随后对试点村实行干预,以牧业组为单元,每月15日为固定的犬驱虫日(吡喹酮1~2片/犬),并对村民进行健康宣教、选定并培训防治骨干和动员群众参与防治。2009年10月对试点村进行干预后调查,内容同基线调查,评价干预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干预措施实施后,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76.1%(172/226)提高至98.8%(237/240)(χ~2=55.6,P<0.01),犬粪抗原检测阳性率由32.6%(43/132)下降至4.2%(5/120)(χ~2=32.9,P<0.01)。结论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居民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犬感染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赵金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5,(16):2908-2910
摘要: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青海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病原种类及其流行特征,探讨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病原谱构成情况。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2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红十字医院两家哨点医院采集脑炎/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全血、鼻/咽拭子、粪便等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对乙脑病毒、肠道病毒等4种病毒核酸检测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8种细菌培养鉴定。结果 收集329例病例,295份脑脊液均做了细菌和病毒学检测,细菌检出22株阳性菌株,阳性率7.46%,分布在50~岁组和2~岁组;病毒检出阳性18份,阳性率6.10%,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检出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隐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结论 提示青海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以细菌为主,肠道病毒也不可忽视,5岁以下儿童及无疫苗预防的脑炎脑膜炎是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藏汉民族子痫前期(PE)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5’上游调控区(5-URR)的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HLA-G(s HLA-G)与PE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PE患者(汉族PE组)87例、汉族正常妊娠妇女(汉族正常组)101例、藏族PE患者(藏族PE组)52例、藏族正常妊娠妇女(藏族正常组)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基因DNA提取、聚合酶联反应技术(PCR)、琼脂糖电泳及测序方法检测4组HLA-G5-URR基因SNP位点,对检测到的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型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30例血浆中s HLA-G蛋白浓度,并分析HLA-G基因5-URR区域差异性分布的SNP位点多态性对s HLA-G表达的影响。结果:(1)HLA-G基因5-URR区域检测到6个SNP,分别为+124位点、+250位点、+274位点、+289位点、+308位点及+465位点,其中+27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正常组与汉族P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07;等位基因频率P=0.006);+289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在汉族正常组与藏族正常组、汉族PE组与藏族P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2);+289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PE组与藏族P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汉族正常组、汉族PE组、藏族正常组、藏族PE组的s HLA-G蛋白浓度分别为2.63±0.88 ng/L、1.77±0.44 ng/L、2.27±0.57 ng/L、1.44±0.51 ng/L,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LA-G基因5-URR区域+274位点和+289位点的3种基因型AA、AG、GG在4组内的s HLA-G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G基因5-URR+274位点和+289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PE的易感性有关,尤其是+28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导致青海地区藏族人群易患PE的因素之一。高原慢性低氧环境可能影响s HLA-G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了青海高原地区PE的发生;不能完全排除HLA-G基因5-URR多态性与HLA-G蛋白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海拔地区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系统诊断的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高原医学分会主办,甘肃省医学会协办的《中国首届高原危重病急症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学术会议于2005.9.12-9.15在兰州召开。来自青海、西藏、甘肃、重庆、宁夏、陕西、北京、上海、天津、西宁、兰州等地近1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国内创伤、烧伤、危重病急救和高原医学界主要学科带头人和著名专家应邀出席并参加了专题讲座和大会交流;大会还重点讨论通过了由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青海大学、兰州大学、青海高原医学研究所等9个协作单位共同完成的《高海拔地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HMODS)评分诊断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稿对高原覆盖范围、标准定义、临床论证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建议将其作为国内首部HMODS标准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眼底出血是高原的常见眼病之一,严重影响视觉功能,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地区眼底出血17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70例中,男性14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0岁。移居高原者105例,世居高原者65例。单眼125例,双眼45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74例,视网膜静脉阻塞35例,外伤性眼底出血25例,黄斑出血13例,玻璃体积血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