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8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519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64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1172篇
内科学   699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222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49篇
综合类   2207篇
预防医学   1797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1650篇
  7篇
中国医学   585篇
肿瘤学   25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571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583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490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用BHA和PB预先诱导大鼠4天,然后经腹腔给予黄曲霉毒素B_1(AFB_1),给毒后24小时处死大鼠,取股骨骨髓涂片,用Giemsa染色,计算微核率。经诱导后,可使AFB_1诱发的微核率下降约一倍。说明BHA和PB诱导后可降低AFB_1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2.
副溶血弧菌的溶血毒素研究现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副溶血弧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反应性关节炎和心脏疾病,其致病因子是该菌产生的多种溶血毒素,主要有不耐热溶血毒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本文对这3种溶血毒素研究现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3.
以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率作为细胞遗传学指标,研究了Na_2SeO_3与AFB_1相互作用对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_2SeO_3(10 ̄(-5)mol)对AFB_1所诱发的SC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当浓度达到10 ̄(-2)mol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到10 ̄(-1)mol时细胞出现毒性现象。提示Na_2SeO_3具有抑变和细胞毒性双相作用。所以在Na_2SeO_3与AFB_1相互作用的SCE实验中应避免Na_2SeO_3的浓度过高而损伤培养的细胞。  相似文献   
74.
SM6是我国检测E1Tor霍乱弧菌是否带有溶源性噬菌体的指示菌株。江苏的6株E1Tor霍乱弧菌和SM6都属于噬菌体-生物分型的1d型,而在噬菌体分型中SM6为1/2型,江苏的6株菌株则为1/2/3型;霍乱毒素(CT)基因测定也表明两者的不同,SM6不含CT基因,江苏的6株都含有CT基因,显示噬菌体分型可将噬菌体-生物分型的型别进一步划分,SM6的特性也为霍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5.
自从链霉菌中首次成功的克隆基因后不久,便用遣传工程技术来生产“杂合”抗生素(此文中抗生素一词表示任何有医学、农业或工业意义的次级代谢产物,不管它是否是抗感染的,免疫抑制的或其它药理活性物质,甚至除草剂,由于在每种情况下均涉及相同的  相似文献   
76.
77.
中国饮用水源水中藻类卫生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施玮  蒋颂辉  朱惠刚 《卫生研究》2003,32(2):97-100
为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 ,结合国内外文献调查研究毒理学试验和现场生态学调查资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卫生部推荐的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 -LR的限值、藻类生物量和MC -LR浓度关系以及毒理学实验所得到的藻类的无作用浓度而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结果显示 ,推荐饮用水源中藻类三级限值分别为 :安全限值 :1.0× 10 4个 升 ;警戒限值 :2 .1× 10 5个 升 ;危险限值 :1.2× 10 6 个 升。提示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在日常工作中有显著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李端 《上海医药》1995,(5):11-14
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细菌之所以耐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由于许多菌株能产生β-内酰胺酶,以水解这类药物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使其活性降低或丧失。 青霉烷砜(舒巴坦,Sulbactam,下称Sulb)结构与青霉素类的母核相似。其本身虽无显著的内在抗菌活性,但它是  相似文献   
79.
许多青年女性刚做妈妈,面对嗷嗷等哺的婴儿,十分高兴。可高兴之余又有些惶惑,不知道怎样才算科学。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