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4篇
口腔科学   827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337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5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物活性陶瓷与细胞外基质骨形成对Ca、P、ALP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评价,探讨生物活性陶瓷及细胞外基质与骨细胞相互作用机理,为骨替代材料成骨效应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多种材料进行蒸馏水及血浆接触,体外成骨细胞培养及体内骨诱导试验。采用原子吸收,钼蓝比色及速率法分析化学性能,血浆、细胞冻溶液及组织匀浆中Ca、P、ALP的变化规律。结果:材料组体内、外接触Ca、P、ALP值高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复合材料组高于相应的非复合材料组。TGF-β1加材料高于BMP复合材料组,而不同材料有所不同,TCP材料高于其它材料。结论: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Ca、P离子释放,细胞外基质及Ca、P离子可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异位骨形成及ALP活性。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结构新型的多孔陶瓷固定床生物反应器,与传统的固定床相比,该反应器具有氧传递性能好,能够均匀接种等优点,通过模拟,考察了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和气液传递性质,计算证明反应器的供氧能力能够满足链霉菌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多孔β—磷酸三钙和重组人的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肉内,观察复合物的骨诱导能力和早期降解行为。方法 将多孔β—磷酸三钙/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植入25只小鼠右侧大腿后侧肌肉内,单纯多孔β—磷酸三钙植入左侧为对照,分别于72h、1、2、3、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72h可见幼稚软骨,1周见成熟软骨,2周见编织骨和少量板层骨,3周和4周成熟的板层骨生成,对照组则无骨或软骨生成。2周开始间充质细胞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3~4周将材料包裹分割,同时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及吞噬现象,这些是降解早期组织学改变。结论 多孔β—TCP/rhBMP—2复合人工骨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强大的骨诱导能力,有希望作为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陶瓷托槽的去粘结方法及其对牙釉质表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瓷托槽能够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且耐用不易变形,是目前成人正畸的理想托槽。但是陶瓷托槽的物理性能和粘结特点与金属托槽不同,去粘结技术更为复杂,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牙釉质表面的组织丧失和损害。本文讨论了陶瓷托槽的粘结特点、去粘结技术及其对牙釉质表面的损害等问题,以便陶瓷托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陶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而抗菌陶瓷的问世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和方便,有关陶瓷抗菌性能的报道极少,对此我们对华光陶瓷产含2%钠米粉的骨质瓷盘,进行了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1.1菌悬液的制备 试验菌为大肠杆菌(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取菌种第3代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24 h),用5 ml灭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振敲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组织工程骨修复SD大鼠颅骨极量骨缺损,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修复过程中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支架的关系。方法 1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取左侧腔、股骨骨髓,体外诱导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将已分化的成骨细胞与含孔磷酸钙陶瓷复合用于修复大鼠自体颅骨极量骨缺损;对照组颅骨缺损处仅置入无细胞的陶瓷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16、20、24及28周每组各处死1只动物取材,制成脱钙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残余支架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动物颅骨修复12周前成骨细胞或成骨细胞样细胞毗邻新生小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存在,16周后成骨细胞转变为骨细胞,并围绕血管被包埋于骨基质及胶原纤维中;陶瓷残余与新生骨间有一条明显的钙化沉积带,大量胶原纤维已伸入到陶瓷支架的纳米级结构中。对照组陶瓷中央部位有大量小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周围多为幼稚成纤维细胞,无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依附关系。结论 新型含孔磷酸钙陶瓷作为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其间的纳米级结构有利于骨的再生和血管形成;未见来源于植骨床血管的内皮细胞衍变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7.
金属烤瓷修复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由美国发明并首先应用于临床的。这种修复方法是在金属的表面烧附上一组陶瓷,用来代替口腔缺失或缺损的牙齿,它是目前国内外最理想的牙齿修复方法之一。但  相似文献   
18.
通常采用静止细胞培养方法体外构建细胞 陶瓷复合物 ,陶瓷中成骨细胞数量少 ,影响体内移植产生骨组织的数量和质量[1] 。本研究采用一种动力性细胞培养方法 ,改良细胞 陶瓷复合物体外构建 ,观察移植体内骨组织生成情况。1.材料和方法 :雄性成年新西兰白兔 (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部购买和饲养 ) ,髂后上棘处骨髓穿刺抽取骨髓 ,加入DMEM条件培养液 (DMEM ,15 %胎牛血清 ,青霉素链霉素双抗 ,L 抗坏血酸 5 0μg/ml,β 磷酸甘油钠 10mmol,地塞米松10 -8mmol) [2 ] ,37 0℃ ,5 %CO2 ,10 0 %湿度条件下培养和诱导分化。多孔钙…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yBMP和yBMP/CBB材料,修复1.5cm长的兔桡骨缺损。分yBMP和yBMP/CBB二个实验组。材料植入20天,缺损区均分别生成多量软骨及交织骨。40天,大量交织骨生成,其间出现骨髓组织。60天,板层骨增多。80天,板层骨进一步成熟,骨缺损修复。与之对照,空白组各期仅见两端形成交织骨。这表明:yBMP及yBMP/CBB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钛表面烤瓷的预氧化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考察预氧化处理工艺是否适合钛-瓷修复。方法:采用剪切实验法测试在未预氧化处理(R1),300℃(R2)、500℃(R3)及700℃(R4)预氧化处理时钛-氧化处理时钛-瓷结合强度,并用金、相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分析各组的钛-瓷界面状况。结果:R1、R2、R3及R4各组剪切强度值分别为50.25±6.52MPa、44.67±7.08MPa、27.69±5.27MPa和22.51±4.90Mpa。界面分析表明,各组钛与瓷界面结合紧密、无裂隙,并存在元素扩散带,不同的是各组元素扩散带宽度不一,其规律是R1<R2<R3<R4。结论:预氧化处理工艺不适合钛-瓷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