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1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42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报告了1992—1995年在南京六合通江集村试区,采取处理阳性螺点,结合人、畜查治的防治对策。结果显示居民、耕牛的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从3.45%、36.84%下降为零,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从12.33%降到5.19%;试区滩地的阳性螺密度随钉螺密度的下降亦逐年降为零;哨鼠疫水测定持续2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已连续3年无急血病人发生。作者认为在大面积江滩灭螺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如能切实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可以控制江滩血吸虫病流行的。  相似文献   
92.
氯硝柳胺及与五氯酚钠复配后钉螺上爬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实验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50%的可湿性粉剂浸泡灭螺时,出现钉螺离水上爬逃避药物作用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药浓度小于1.0mg/L,钉螺上爬较为明显,上爬率为56.15%;药深度达到1.0mg/L及以上,钉螺上爬明显降低,上爬率为7.0%。高浓度组(≥1.0mg/L)钉螺上爬的最高高度为低浓度组(〈1.0mg/L)的54.4%,上爬高度较低。氯硝柳胺与五氯酚钠复配后,钉螺的总上爬率为19.33  相似文献   
93.
通过1987—1990年在无锡、如东、如皋3个市县的现场实验和河沟钉螺调查。发现低密度钉螺的消长与环境因子密切有关,只要环境适宜,即使留下1对钉螺,也能大量繁殖增长。实验沟放置有1、5和10对钉螺的螺笼经3年后,钉螺密度各增长了171.9倍、69.5倍和28.4倍。其螺口数分别增长了354倍、135倍和75倍,其中2条积水沟的1对钉螺组螺口数增长543和426.5倍。在现场1条水沟钉螺密度增长了34倍,1条河钉螺密度没有增长,但都没有自然消亡。提示当“基本消灭”或“消灭”以后,应重视低密度钉螺的清查,坚持长期监测,一旦发现钉螺,要及时杀灭。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掌握上高县钉螺孳生环境分布现状,为今后螺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全县钉螺孳生环境;用GPSmap76采集环境空间数据,结合Google Earth绘制钉螺孳生环境图。结果调查的67个环境均为山丘型流行类型。孳生钉螺环境总面积516. 51 hm^2,历史累计有螺面积为232. 56 hm^2,未发现有螺面积。Ⅱ类环境数和面积分别占10. 45%和6. 49%,Ⅲ类环境数和面积分别占89. 55%和93. 51%。有60个环境局部或全部有人为改变,占总环境数的89. 55%,主要方式以农业结构调整或血防林为主,其次是田地整治,再次是沟渠硬化或护坡,城镇化建设最少。结论上高县历史有螺环境改造呈中等局部程度,仍存在钉螺孳生的基本条件,尚需开展持续的螺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5.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程度。 方法 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以钉螺与毛蚴1∶20比例感染,感染后置于30℃、27℃、24℃、21℃和18℃环境中饲养,计算钉螺体内血吸虫的尾蚴开放前期和发育速度,分析尾蚴开放前期和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21℃、24℃、27℃、30℃时血吸虫的尾蚴平均开放前期分别为(128.89±16.05)d、(95.00±21.03)d、(71.93±12.74)d和(62.74±14.19)d。尾蚴开放前期与环境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730.68x-0.8918(r=0.9976,P<0.01)。血吸虫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0.0235ln(x)-0.0639(r=0.9973,P<0.01)。从此方程中推算出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17℃±0.43℃。 结论 环境温度降低,钉螺体内血吸虫幼虫发育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杀螺剂的不同药液体积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 实验室25℃浸泡杀螺。结果 每只钉螺用药液体积分别为0.5、1.0、2.0、3.3、10.0和20.0ml浸杀时,24h的LC50值分别为0.2242、0.1768、0.1064、0.0788、0.0788和0.0654mg/L,随药液体积增加杀螺效果增加,但增加至3.3ml/只后杀螺效果基本一致;48h的LC50值分别为0.0670、0.01167、0.0754、0.0640、0.0611和0.0367mg/L,1.0ml/只以上药液体积杀螺效果与24h组杀螺效果基本一致,但0.5ml/只组杀螺效果反而高于较大药液体积组。结论 实验室浸泡每只钉螺的杀螺药液体积宜大于3.3ml。  相似文献   
97.
贵池日本血吸虫对江苏沿海地区钉螺感染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异地血吸虫品系对江苏省沿海残存钉螺的感染性。方法 用安徽省贵池现场感染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家兔所取得的毛蚴 ,以毛蚴与钉螺 2 0∶ 1感染现场采集的钉螺 ,比较钉螺感染率和尾蚴逸出前期。结果 贵池血吸虫对如东、东台和贵池 3地钉螺感染率分别为 4 .35 %、16 .0 0 %和 4 0 .5 8% ,尾蚴平均逸出前期分别为 (72 .6 9± 8.73) d、(6 8.35± 5 .78) d和 (71.5 0± 9.0 7)d,贵池血吸虫对当地钉螺感染率显著高于对江苏沿海钉螺的感染率 (x1 2 =2 4 .5 8,x2 2 =14 .35 ,P <0 .0 1) ,尾蚴逸出前期差异无显著性 (t1 =0 .0 2 35 ,t2 =0 .1732 ,P>0 .1)。结论 江苏沿海地区钉螺在室内能被贵池血吸虫实验感染 ,长江流域血吸虫的输入 ,有可能导致血吸虫病的再流行  相似文献   
98.
玉山县曾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钉螺感染率在某些螺点高达22%,通过多年的防治,至1999年底,全县尚有20个乡(镇、场),80个行政村有残存螺点276个,面积326565m^2。1998~1999年全县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11例。为提高防治效果,控制急血发生,开展了对所有螺点感染性钉螺的调查。掌握了血吸虫病易感地带,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广东、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5省(市、自治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地区的钉螺复现状况,以掌握最新螺情动态变化,为针对性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7年对5省市近3年内钉螺复现地区开展调查并汇集历史螺情相关资料。采用系统抽样法结合环境抽样法查螺并对钉螺复现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内,广东无复现螺点。调查广西、福建、上海和浙江18个复现螺点及浙江1个新发现螺点。螺点主要分布于山丘地带的复杂孳生环境,复现时间为3~35年,有螺面积均小于原历史钉螺分布面积,无感染性钉螺和当地感染的病人及病牛。各螺点复现前大多选用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论山丘地带复杂环境和单纯性灭螺方法、查螺质量问题以及"达标"后预防性灭螺措施实施欠佳是复现螺情逐年回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控制家畜传染源对垸外感染性钉螺的控制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湖南、湖北省3个典型的湖沼型地区选取15个乡镇2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调查家畜传染源控制前后垸外钉螺感染状况及其控制效果,应用logistic步回归法分析钉螺阳性率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2009-2011年累计调查564户家畜4077头次、垸外钉螺面积10624.51hm2有螺洲滩野粪污染14处130.73hm2,结果显示,钉螺阳性率与家畜感染率(r=0.832,P〈0.01)及野粪阳性率(r=0.903,P〈0.01)有高度相关关系。采取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后,家畜、钉螺和野粪感染(阳性)率分别下降了74.90%、92.42%和84.51%。结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控制垸外感染性钉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