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1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42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评价放线菌黑色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ogriseolus XD 2⁃7)代谢产物储存稳定性及其分离纯化产物实验室杀螺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杀螺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上清液,将其于-20 ℃、4 ℃和28 ℃无光照条件下放置10 d后,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将发酵上清液置于100 ℃水浴中煮沸30 min后恢复至室温,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用浓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发酵上清液pH值为4.0、6.0和9.0,室温下静置12 h,再调节发酵上清液pH至7.0,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用大孔树脂、硅胶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依次对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产物进行4次分离纯化,将最终分离纯化产物配置成10.00、5.00、2.50、1.25 mg/L和0.63 mg/L浓度药液,测定其72 h浸杀灭螺效果。各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以脱氯水处理,阳性对照组以0.10 mg/L氯硝柳胺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纯化代谢产物浸泡后钉螺软体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含量。结果 黑色浅灰链霉菌发酵上清液在-20 ℃、4 ℃和28 ℃无光照条件下放置10 d后,原液及稀释10、50倍药液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经100 ℃煮沸30 min后,原液及稀释10、50倍药液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发酵上清液在pH值为4.0、6.0条件下存储12 h后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0%(30/30);在pH值为9.0条件下存储12 h后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为33.33% (10/30,[χ2] = 30.000,P < 0.05)。发酵上清液最终分离纯化产物100.00%(30/30)杀死钉螺所需最低浓度为1.25 mg/L。以0.10 mg/L和1.00 mg/L浓度最终分离纯化产物处理钉螺后,钉螺软体组织中AT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 = 7.274,P < 0.05),AD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85,P > 0.05)。结论 黑色浅灰链霉菌代谢产物中杀螺活性成分可在-20 ℃、4 ℃和28 ℃条件下稳定储存10 d,且耐热、耐酸而不耐碱,其杀螺机制可能是使钉螺能量代谢发生紊乱而死亡。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方法 从长江流域的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地现场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以钉螺;毛蚴(无锡地理株)为1∶20比例进行实验感染,感染后放回现场环境饲养,定期逸蚴的方法,连续记录现场温度,根据变温动物发育有效积温的计算公式(K=∑(T_n—C)或K=N(T—C)),计算血吸虫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不同地区间的差异用近似F检验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个种群钉螺体内血吸虫成熟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95.20±143.15)、(611.99±38.84)、(633.41±133.09)、(611.77±82.12)日度和(602.94±42.65)日度,血吸虫在长江流域S个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所需有效积温差异无显著性(F~1=2.47,P>0.05)。因此,无锡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平均有效积温为631.44日度,95%的可信区间为(426.76—836.12)日度。结论 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3.
基于空间分析预测钉螺分布的气温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钉螺分布与气温的定量关系,为全球气候变暖与南水北调钉螺能否北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多年来的年平均最低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按1km网格匹配气温数据,在GIS支持下,将空间分布的气温数据与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分布图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比较不同气温与钉螺分布的吻合程度。结果钉螺分布区的累年平均最低气温的95%可信区间为(4.3~18.1℃)、累年1月平均最低气温的为(-4.6~9.2℃)、累年平均气温的为(9.4~21.1℃)、累年1月平均气温的为(0.9~12.4℃)、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为(16.2~25.6℃),其中累年1月平均气温与钉螺的分布拟合最好。结论1月平均气温是预测钉螺分布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4.
血吸虫中间宿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WHO倡导的血吸虫病二元化防治策略的指导下,血吸虫中间宿主的研究日渐深入,研究者力求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其遗传、进化、生物地理分布、生殖、免疫、代谢、诊断机制,探求其如何成为血吸虫的适宜中间宿主。随着全球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为监测血吸虫病的流行提供便捷服务,但大型水利建设项目为血防工作带来不确定影响,其长期效应仍在观测之中。在灭螺方面,高效低毒的化学灭螺药在继续筛选中,生物灭螺和无害化钉螺的研究进展值得关注。该文主要对血吸虫中间宿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不可缺失环节。因此,灭螺在我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既往及现行主要灭螺药物及使用方法进行了回顾,认为当前我国仍需重视灭螺药物研发及其应用研究,特别要加强符合环保要求的灭螺新药和灭螺新技术研究,注重灭螺药物和灭螺方法现场应用实际效果的监测评估,重视和开展灭螺药物对环境影响和生态安全的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56.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土表土层灭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土表、土层灭螺效果。方法现场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喷粉组)进行土表、土层灭螺试验,同时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喷洒组)作平行比较。结果现场试验显示施药后喷粉组土表、土层钉螺3、7、15d钉螺死亡率均低于喷洒组,30d后两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药30d后,喷粉组土表、土层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64%和73.14%,喷洒组土表、土层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57%和79.11%。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土表、土层灭螺效果均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相当。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钉螺分布与年极端低气温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省61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以北纬34°为界,通过两者的统计分布来确定钉螺可疑分布区的温度范围,并研究有螺区与无螺区在该范围内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钉螺可疑分布区的温度范围为-7.6~1.5℃,无螺区有75%的气象站其年极端低气温低于-7.6℃,有螺区有19%的气象站其年极端低气温高于1.5℃;有螺区与无螺区在该范围内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53),但无螺区在相应区间内的时间均多于有螺区。结论钉螺在年极端低气温低于-7.6℃的地区不适宜生存,温度是阻止钉螺北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强螺杀粉剂在江滩现场喷粉灭螺效果.方法采用动力喷粉法喷施强螺杀粉剂,同时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法)作平行对照.结果施药后3、7、15 d观察,强螺杀试验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19%、93.81%、95.30%;对照组分别为69.94%、58.63%、77.19%;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3d=78.41,χ27d=225.75,χ215d=77.32,P均<0.01).强螺杀试验组15 d活螺密度下降率为97.10%,对照组为73.26%(P<0.05).结论强螺杀粉剂喷粉灭螺效果优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在水位难以控制的江滩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以下简称阳性钉螺)的现状分布和消长规律,为控制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以下简称急感)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随机抽检5—10个有螺滩,每滩采样5—10个点,每点捕捉钉螺50--100只,然后由专业人员采用解剖镜检法检测钉螺的自然感染情况,同时对查出的阳性钉螺滩块及螺点即时进行药物杀灭。结果 5年共检测沿江有螺滩467个(条块),捕捉钉螺169 200只,检出阳性螺滩(条块)102个和阳性钉螺433只,覆盖于12个县(市、区),已占全省沿江县(市、区)的75.0%(12/16)。结论 经连续5年的观察,江滩阳性钉螺面积和阳性钉螺的螺口数呈逐年增长态势,存在着发生成批急感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江滩和通江河道的治理,提高阳性滩地的灭螺覆盖率和灭螺质量以及反复查治江滩散养畜牧的是今后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宜州市京口村残存螺点进行调查,ELISA检查888人,16人阳性,粪检未见血吸虫卵或毛蚴,检查钉螺4640只,未发现阳性钉螺。排除了该地区流行血吸虫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