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1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42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本刊讯2015年2月26-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赴广东省调研爱国卫生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在粤期间,王国强参加了广东省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日活动,与广东省驻军部队、环卫工人、社区居民群众、街道消毒人员共500余人一起参加了现场劳动。今年广东省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以"清死角、除四害、保健康"为主题,以环境卫生整治、清除病媒孳生地为主要内容,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分别作出  相似文献   
42.
黄山市徽州区位于安徽省南部,辖区人口10万,有7个乡镇、1个街道,5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其中3个乡镇31个行政村为血防区,有人口6.5万.经过数十年防治,1991年全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转入巩固监测,1997~2010年相继在多个历史有螺村发现残存钉螺回升.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钉螺监测1997~2010年,采取“春查秋会”血防工作机制,“专业人员+村级血防员”联合查螺进行螺情监测.专业人员由市血防所组织,从全市7个区县血防站抽取业务骨干组成调查组进行钉螺调查.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4.
血水草杀螺成分-血水草生物碱(ECA)的提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从血水草中提取杀螺有效成分—血水草生物碱(ECA)。方法 采用70%乙醇渗漉提取,用减压浓缩、酸解、盐析等方法纯化,提取ECA原粉。结果 ECA原粉的提取率为1.009%.结论 本提取方法可靠,设备及工艺流程简单,提取条件易控制,且成本低,便于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45.
茶树籽对钉螺生殖腺和肝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钉螺组织经茶树籽处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处理后的钉螺肝脏及生殖腺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钉螺在茶树籽作用 2 4 h后 ,肝内细胞受损。雄性生殖细胞有凝固性及溶解性变化 ;成熟精子细胞膜肿胀与内部结构分离 ,线粒体鞘呈现凝集型 ,支持细胞可见凝固性改变 ,且彼此断裂并与生殖细胞分离。雌性钉螺生殖腺可见卵细胞肿胀 ,严重时滤泡细胞有破裂 ,卵细胞膜则可丧失完整性。结论 :茶树籽能损伤钉螺的生殖腺和肝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湖北钉螺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信息的可靠性与样本量的关系。方法 从云南大理和湖南岳阳两地区随机抽取钉螺各6 0只,分别对钉螺壳形态数量性状进行测量,计算各数量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CV)、组间变异百分比和多样性指数。结果 CV以外唇缘厚度变异最大,肋壳钉螺达到了2 0 .5 7% ,光壳钉螺为14 .14 % ,其次是次螺层长度,分别12 .98%和11.4 9% ;肋壳钉螺有近四分之三的性状指标CV大于光壳钉螺的,且平均CV9.35 %也大于光壳钉螺的7.83% ;肋壳钉螺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 4 1,高于光壳钉螺的1.2 2 0 ;当样本量<30 ,所得到的遗传变异的结果极不可靠,随着样本量的增加遗传变异信息的可靠性也增加,当样本量>5 5时,所得到的遗传变异的结果趋于稳定。结论 在湖北钉螺形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中,每个钉螺种群以分析不少于5 5个钉螺标本为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新型灭螺药物氯代水杨胺(LDS)对湖北钉螺组织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了解其灭螺机理。方法:实验组用浓度为0.1g/L的LDS浸杀法处理湖北钉螺3h、6h、12h、24h后,解剖钉螺获取软体;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分别用曝气水和浓度为0.1g/L的氯硝柳胺(WPN)对湖北钉螺进行相同处理后,检测各组钉螺软件组织匀浆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延胡索酸酶活性;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乙酰胆碱酯酶(AchE)、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一氧化氮合酶(NOS)、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葡萄糖-6-磷酸酶(G-6-PD)、酚氧化酶(PO)活性。结果:LDS处理24h后,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的酶是延胡索酸酶、SDH、ATPase、AchE、AKP和PO;活性减弱的酶是CCo、G-6-PD、NOS;活性增强的酶为LDH、ACP。LDS作用3h、6h、12h、24h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的酶为GPT、GOT、SOD。结论:LDS对湖北钉螺大部分酶活性的影响与WPN基本一致,但对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与WPN有所差别,如CCo、G-6-PD、NOS、LDH、ACP、SOD。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 比较江滩地区纳潮引水药浸法与单纯喷洒法现场灭螺效果。方法 在2块相邻有螺江滩上分别采用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灭螺药为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与单纯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喷洒法灭螺,在灭螺前后分别进行螺情调查并计算灭后活螺密度。结果 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2.19%和100.00%,单纯喷洒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5.93%和18.15%。结论 有螺江滩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喷洒法灭螺,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持续开展2年以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调查常州市有螺环境改造现状,为螺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有螺环境资料,对所有有螺环境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环境分类,建立数据库分析各类环境特点,并应用Google Earth软件绘制分布图.结果 常州市有螺环境共计6 174个,面积3 911.97万m2,分布于7市(县、区)的51个乡(镇)、414个村.根据环境分类,Ⅱ类环境最多,Ⅰ、Ⅱ、Ⅲ、Ⅳ类环境面积的构成比分别为24.8%、54.4%、11.3%、9.5%.金坛市、武进区、溧阳市的有螺环境面积最大,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31.0%、24.4%、24.0%.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以现况Ⅱ类环境居多,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以现况Ⅰ类环境居多.Ⅳ类环境主要分布在武进区和新北区,分别占68.3%、25.9%.江湖滩、内陆和山丘3种类型流行区有螺环境面积的构成比分别为9.9%、49.8%、40.3%.3种类型流行区均以Ⅱ类环境居多,面积分别占52.3%、50.1%、60.2%,Ⅳ类环境所占比例分别为22.5%、14.1%、0.7%.结论 常州市有螺环境分布广,面积大,应重点加强对Ⅲ类、ⅣV类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特征,为全省钉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等钉螺分布指标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实有和新发钉螺面积进行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时空扫描等分析,探索安徽省钉螺聚集与扩散高风险区。结果 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逐渐降低。2020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26 238.85 hm2,主要分布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各年份间新发钉螺面积波动较大,2016年最高(1 287.65 hm2);2020年在池州市贵池区新发现1.96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Z = 3.00 ~ 3.43,P均 < 0.01),热点主要集中在湖沼型流行区并沿长江南岸分布;冷点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2011—2020年安徽省新发钉螺面积分布在整体上不存在空间聚集性(Z = -2.20 ~ 1.71,P均> 0.05),局部呈散点分布。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相对稳定,与长江流向一致;新发钉螺面积分布重心逐渐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向上游移动。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以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到中游的顺序出现;新发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聚集时间和范围类似,均分布在山区。结论 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呈空间聚集性,存在向长江南岸、上游聚集的趋势,但山区钉螺扩散问题亦不容忽视,需加强对山区和长江沿岸新发钉螺孳生地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