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野生及家养动物胰吸虫病原DNA多态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引起家畜及野生动物胰吸虫病的阔盘属吸虫 :腔阔盘吸虫 ,胰阔盘吸虫及分别来自牛、羊和野生动物山麂的枝睾阔盘吸虫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分别提取这五类胰吸虫的基因组DNA ,利用 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 -PCR扩增反应 ,选取重复性好、谱带清晰并呈多态性的引物 ,根据这些引物扩增的谱带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从 6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重复性好、谱带清晰并呈多态性的引物 2 2个 ,共扩增出 199条DNA带 ,其中多态性位点 114个 ,占 5 7 3% ,羊枝睾阔盘吸虫和麂枝睾阔盘吸虫的遗传距离最近 ,腔阔盘吸虫和麂枝睾阔盘吸虫的遗传距离最远。结论 寄生在野生动物山麂的枝睾阔盘吸虫与寄生在家养动物的几种胰吸虫具有很高的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犬源性和野生动物源性内脏利什曼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反映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从原始野生动物经犬到人的三个演化阶梯,即野生动物源性内脏利什曼病、犬源性内脏利什曼病和人源性内脏利什曼病。我国陇南川北山区是内脏利什曼病自然疫源地和犬源性内脏利什曼病并存的疫区。人偶尔可直接从野生动物宿主经野生中华白蛉而感染,而更多的是野生动物宿主通过野生白蛉由犬再经白蛉传染给人。阐明这一传播关系,从理论上探讨内脏利什曼病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计划,将对内脏利什曼病和媒介白蛉的预防与控制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三有动物”中华蟾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实验及科学研究,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社会上对蟾蜍的需求日益增长与蟾蜍资源不足相矛盾。文章就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及中华蟾蜍的资源现状进行简述,对生理学实验中华蟾蜍替代策略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思考,呼吁高校生理学教学实验采用牛蛙替代中华蟾蜍,以减少蟾蜍资源的消耗,同时加强对医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是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104.
《江苏中医药》2005,26(6):4
据中新社消息.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表示,最新研究表明果子狸体内的冠状病毒在迅速变化,如果对果子狸这样的野生动物不严格控制,这种病毒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流行病菌,重新引发非典疫情。  相似文献   
105.
白海燕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11):1041-1041
在易于爆发埃博拉流行病的非洲地区,研究人员在最近两次人群中发生出血热之前,证实在野生动物的尸体中存在这种病毒。研究人员指出,野生动物的死亡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人类要快速启动预防措施,救助人们免于死亡。  相似文献   
106.
1 意义 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的要求也随之变得更广泛、更细致、更严格、更多样化。作为生命科学的实验材料的实验动物,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用所谓的一般动物做研究,发展到利用特殊动物,从用已驯化的动物发展到用野生动物。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计有各种兽类400余种,鸟类1,100余种,但现有的实验动物种类少,已不够应用或不适应某种疫病研究及生物制品原料的要求,必须从野生动物或其它动物中开发。  相似文献   
107.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的生态系统严重的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化学物污染、栖息地的破坏及非固有物种的引入而改变了群居结构等。其中尤以化学物污染增长得尤快,包括有毒性物质、致癌弑虫剂和环境中发现的工业生产中的中间产物,也包括了市场上正以数量级增长的制药业产品和人类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的各种活性成分等。这些物质正在世界各地大量使用,并不断的被释放到环境中,这些污染物并未能经过充分的降解、不少化合物还具有生物活性即进入水资源的再利用中,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8.
捕获-标记-再捕获法的历史、理论及应用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捕获-标记-再捕获方法(capture-markrecapture methods,简称CMR法)是根据2个或2个以上独立样本来估计生物群体大小的一种方法。它最早由野生动物学家用于估计限定区域内某种野生动物(如鱼、鸟、昆虫等)的数量,现用于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问题,其理论随着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本文简单介绍CMR法的历史、基本原理及其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存在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9.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on back skin of three female belong to Millivora capenesis wild animals. Histological preparations carried out to reveal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tratum of epidermis. The skin ofMillivora capensis was covered with keratinized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the mean thickness is 427.85 ± 4.28 μm. The superficial layer is stratum corneum.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is stratum consist of dead, flattened, polygonal cells which are free from nuclei and keratin accumulate in dead cells in order to give protective feature. The mean thickness of stratum corneum is 90.5 ± 2.44 μm. Beneath the stratum corneum, there is translucent layar composed of keratin fibrils and homogenous materials which is termed Eldin. The mean thickness of stratum lucidum is 18.14±0.52 μm. While the mean thickness of stratum granulosum intensive affinity to basophilic spinosum is formed from prickle cells with cytoplasmic processes like spines which represented the desmosomes. The mean thickness of both stratum basal is 55.63 ± 1.75 μm .Our histological findings revealed epidermal papillae extended to the papillary layer of dermis, and these papillae were bifurcates and some papillae fused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give the rigidity and power to epidermis.  相似文献   
110.
鼬獾是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1997年、2004年浙江省湖州、淳安县先后报道发生鼬獾咬伤致人狂犬病数例。为进一步探索鼬獾带毒情况以及如何防控人狂犬病流行,2008年国家、浙江省和淳安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在淳安县开展了鼬獾致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