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31篇
  免费   904篇
  国内免费   366篇
耳鼻咽喉   167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305篇
基础医学   628篇
口腔科学   465篇
临床医学   5145篇
内科学   1310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205篇
特种医学   5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3364篇
综合类   10259篇
预防医学   2603篇
眼科学   539篇
药学   3711篇
  153篇
中国医学   1448篇
肿瘤学   431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845篇
  2022年   995篇
  2021年   924篇
  2020年   849篇
  2019年   758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720篇
  2015年   808篇
  2014年   1509篇
  2013年   1426篇
  2012年   1649篇
  2011年   1693篇
  2010年   1643篇
  2009年   1378篇
  2008年   1667篇
  2007年   1364篇
  2006年   1212篇
  2005年   1235篇
  2004年   1304篇
  2003年   1415篇
  2002年   1232篇
  2001年   1618篇
  2000年   1268篇
  1999年   718篇
  1998年   500篇
  1997年   402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 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9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144)采用水囊压迫,观察组(n=150)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减少术中出血,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并发症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器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器。治疗有效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963.
方志启  武立新  李龙  刘祥鹏  申广  潘鹏飞  杨诚 《安徽医学》2020,41(12):1424-1426
目的 探讨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结石清除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弹道组60例及联合组40例,弹道组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组采用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两组术中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清除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联合组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清除有效率均高于弹道组(76.6%、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血尿延长发生率较弹道组高、输尿管损伤发生率较弹道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弹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一次性碎石率高、结石清除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探讨自制水床式鸟巢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庐江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早产儿置于早产儿培养箱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自制水床式鸟巢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早产儿各阶段摄奶量、体质量、体温差、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第1、7、15天自行摄奶量、体质量及体温差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5天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展自制水床式鸟巢护理方式可促进早产儿摄奶量及体质量增长,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比较自膨式金属支架联合导管载入式125I粒子(SEMS-CL-125I)与姑息性手术(PS)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EHCC)的疗效。方法选择SEMS-CL-125I(SEMS-CL-125I组,n=67)或PS(PS组,n=34)治疗的晚期EHCC病人,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总体生存率(OS)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术后1、3、6个月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降低,而ALB均升高(P < 0.05)。SEMS-CL-125I组术后1个月ALB水平显著高于PS组(P < 0.05)。2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S组相比,SEMS-CL-125I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 < 0.01),OS显著改善(P < 0.05)。术前TBIL、CA19-9、ALB和治疗方法是与术后OS相关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晚期EHCC病人,与PS相比,SEMS-CL-125I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延长了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66.
<正>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1]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提出,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已经得到了[2]当今世界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并在各国广泛推广。目前PBL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胸外科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  相似文献   
967.
目的研究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中,均用自膨式支架成功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锁骨下动脉狭窄率明显改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8.
目的观察将护理路径式带教法应用实践于手术室护生实习教育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护理路径式带教法应用前(2017年4~10月)和应用后(2017年11月~2018年5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实习培训的护生各30例为研究样本,应用前护生设为传统带教组,应用后护生设为路径带教组,比较分析两组护生在不同手术室临床带教模式下的实习考核成绩、手术室护理素质评分、带教法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度。结果路径带教组护生干预后的专科实习考核成绩、手术室护理素质评分、带教法满意率均显著较传统带教组护生高(P 0.05)。结论将护理路径式带教法应用实践于手术室护生实习教育中,对于该类带教对象专科实习考核成绩、手术室护理素质、带教法满意率的提升均具备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969.
目的评价使用双腔前视胃镜对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使用双腔前视胃镜进行ERCP治疗的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情况。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为82.6%(38/46),8例失败,其中6例因双腔前视胃镜无法进入输入袢找到十二指肠乳头而失败,2例因乳头插管困难而失败。38例插管成功者中,3l例胆管结石者均成功取出结石,4例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者均成功置入胆管金属支架,3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狭窄者经气囊扩张后均成功置入鼻胆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和术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双腔前视胃镜对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进行ERCP治疗,插管成功率较高,可顺利完成后续ERCP相关治疗,并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0.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染色内镜、超声内镜和ESD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水平亦明显提高。隧道内镜技术是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和ES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目前已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剖以及胃、食管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的治疗,疗效类似外科手术,同时又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在ESD基础上成功联合隧道内镜技术(又称经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切除了18例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