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08篇
  免费   1330篇
  国内免费   1665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1363篇
口腔科学   379篇
临床医学   10376篇
内科学   4276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158篇
特种医学   21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3629篇
综合类   12308篇
预防医学   2764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5674篇
  111篇
中国医学   1777篇
肿瘤学   423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38篇
  2023年   708篇
  2022年   855篇
  2021年   1300篇
  2020年   1010篇
  2019年   798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795篇
  2016年   978篇
  2015年   1119篇
  2014年   2191篇
  2013年   2335篇
  2012年   2976篇
  2011年   3690篇
  2010年   3253篇
  2009年   3184篇
  2008年   3306篇
  2007年   2909篇
  2006年   2611篇
  2005年   2530篇
  2004年   2033篇
  2003年   1717篇
  2002年   1411篇
  2001年   1115篇
  2000年   803篇
  1999年   556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自膨式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例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均行血管内治疗并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例支架植入处血流发生明显改变,夹层扩张处缩小,4例无明显改变。术中无血栓事件及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应用罂粟碱后迅速缓解。临床随访3~30个月,8例头晕病例中有7例症状消失或减轻;7例术前饮水呛咳病例症状消失4例,减轻2例,1例无变化。造影随访10例,其中1例单支架治疗的患者五个月后夹层动脉瘤复发,球囊闭塞椎动脉,8个月后死于脑干衰竭。结论对于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采用单支架治疗效果不佳,多支架技术可以缓解症状并可能修复夹层,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2.
背景:近年来发现的内皮祖细胞能够促进受损内皮愈合,因而假设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可能与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或活性有关。目的:对比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活性,验证上述假设。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3/2007-05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完成。对象: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既往行冠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分为两组:发生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组(n=15)及未发生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对照组(n=17)。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到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24孔培养板,7d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贴壁细胞摄取DiI-acLDL及结合FITC-UEA-Ⅰ的能力,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计算内皮祖细胞的数量、通过MTT比色法测定内皮祖细胞增殖倍数、通过划痕试验定性观察内皮祖细胞的迁移数量以及通过黏附试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黏附率。结果:再狭窄组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再狭窄组的内皮祖细胞增殖倍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组的内皮祖细胞迁移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的内皮祖细胞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的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能力、迁移能力明显下降,说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可能与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脏病病人治疗的重要措施。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有心导管、左室造影、心内电生理等检查方式对一些疑似冠心病的病例做出明确诊断或为心脏搭桥术以及瓣膜置换术提供冠状动脉等大血管的情况。在治疗方面,常用的有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等。通过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解决了冠状动脉狭窄的问题,改善了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34.
术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是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临床各科有专用的输液车 ,而在手术室这个有限的空间内 ,本已放置了较多的医疗设备 ,若再使用输液车 ,又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不利于人员走动和操作 ,且易引起污染。针对这一弊端 ,结合临床工作 ,我们制作了一种输液筐 ,方便、实用且不占据空间 ,经一年多的临床使用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给同行。1 材料与制作1.1 长 2 4cm、宽 15cm ,带侧孔 (没有侧孔可自行烙孔 )塑料筐一个 ,直径 3mm的铁丝 4 8cm ,2 3cm× 14cm× 1.5cm的椭圆形高密度海绵一块 ,2 3.5cm× 14 .5cm椭圆…  相似文献   
135.
文章从心脏瓣膜的基本结构出发,描述了天然心脏瓣叶的结构和功能,给出了心脏瓣膜结构的关键成分:其中重点描述了主动脉瓣的瓣叶结构及力学功能,并详细分析了其瓣叶的三层结构,给支架材料结构仿生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组织工程心脏瓣膜领域常用支架的选择及要求。发现了静电纺制备心脏瓣膜瓣叶支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为解决支架材料空隙及各向异性方面问题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36.
1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与家人争吵后自服盐酸异丙嗪片10片(250mg)约10min来院。来时BP100/50mmHg,HR75次/min,神清,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主诉。予催吐、吸氧及输液观察,约15min后患者开始拒绝卧床,表现兴奋,躁动,出现幻觉,重复自言自语。查体:BP110/60mmHg心率80次/min,谵妄状态,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水平眼震(+),四肢肌力及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余未见异常。予肌注安定5mg。5min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经留院观察12h,血常规、生化、肝功等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查体无阳性体征后离院。  相似文献   
137.
断指再植术后可调式肢体抬高支架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调式肢体抬高支架对术后手部制动及成活率的作用。方法将124例断指再植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可调式支架,对照组应用软枕抬高患肢。结果实验组在再植指成活率、患者的舒适性及患肢的稳定性方面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可调式肢体抬高支架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有利于再植指的成活。  相似文献   
138.
张盈  蓝果  李凤玲 《护理研究》2008,22(24):2224-2225
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减少反复穿刺次数,滴注速度快,用药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现已广泛地应用到手术中.但静脉置管退针芯连接输液装置时往往会出现血液外溢,造成血液污染,是一个需要防范和解决的问题.我科护士于2006年8月-2007年3月对采用抬高法和指压法连接输液装置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9.
覆膜支架置入前后宿主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支架置入宿主体内宿主所发生的变化与置入预期效果有何关系?文章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宿主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并分析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04-01/2006-12应用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其中男61例,女45例,年龄35~79岁.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75例置入Cypher支架.31例置入Firebird支架.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所有患者于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48 h和支架置入后6个月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0,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10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支架置入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6例患者发生了再狭窄,另70例患者没发生再狭窄.②置入后再狭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含量随着支架置入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置入后无再狭窄患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炎症因子含量升高,在支架置入后出现再狭窄的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0.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外固定常选用石膏或夹板治疗,内固定以往最多应用的是钢板固定的方法,但上述方法较多出现固定不确切、骨折不连、桡神经损伤等缺点和并发症.对 56例肱骨干骨折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 SCHANZ钉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早期行患肢功能练习 ,取得了较好疗效. SCHANZ钉操作简单,小切口微创伤,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及神经医源性损伤,术后可以早期行患肢功能练习是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