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22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大鼠单侧杏仁核注射 β淀粉样蛋白 (Aβ)多肽片段Aβ2 5 3 5后 ,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脑内tau蛋白磷酸化和P35蛋白的表达变化 ,并用此动物模型观察调心方的作用。 方法 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P35和磷酸化tau蛋白。 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 ,Aβ注射组大鼠平均潜伏期 (2 0 4± 36 5 )s比手术对照组 (8 8± 12 1)s明显延长 ,Aβ加用调心方组 (9 8± 10 3)s较Aβ注射组显著缩短 (P <0 0 5 )。免疫组化和积分光密度分析显示Aβ注射后脑内P35和磷酸化tau增加 ,但术后 2 1dP35蛋白水平开始下降 ,而磷酸化tau蛋白继续增高 ;调心方治疗组P35和磷酸化tau蛋白均较Aβ注射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 Aβ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脑内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增加 ,其部分原因可能与P35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而调心方具有抑制Aβ诱导的这些反应。  相似文献   
92.
一氧化氮对胃粘膜微循环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参与调节胃肠道运动、胃肠粘膜血流量、胃肠粘膜保护、胃肠及胰腺的分泌和肝细胞功能等。MacNaughton于1989年首次证实内源性及外源性NO均可减轻70%乙醇对胃粘膜的损伤,提示NO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NO的粘膜保护作m中要是通过对胃粘膜微循环的调节而实现的。本又对此作一综述。一、生理状态下的胃粘膜血流量(GMBF)研究表明,抑制NO合成可使GMBF下降并旱剂量依赖关系,左旋精氨酸比一xrg)可逆转上述作用,人放arg(DArg)则无效。Masuda等[1]的研究发现主旋硝基精氨酸(L-NNA)可明…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中药“克疣灵”口服液对经6Gyγ-线照射后的SD大鼠及尖锐湿疣(CA)病人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以及对局部瘤体组织IL-18、TNF-α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6Gyγ-线连续照射SD大鼠(0.6Gy/min,距^60Coγ源0.1m,15min/次/日,15日)造成细胞免疫缺陷的实验动物病理模型,并灌饲高低剂量“克疣灵”口服液。临床研究设“克疣灵”口服液治疗组45例,病人,给予“克疣灵”口服液.50ml,3次/日,口服;局部外用“克疣灵”外搽剂4次/日,共6周。对照组40例病人,肌注α-1b基因工程干扰素300万U/次,3次/周;外搽人重组α-2b干扰素凝胶4次,共6周。动物灌饲与病人疗程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外周血清IL-8、TNF-α水平,CA病人局部瘤体组织IL-18、TNF-α表达水平,采用同位素释放法测定动物脾脏:NK细胞与人NK细胞活性。结果 “克疣灵”口服液能显著提高造模动物与CA病人外周血清IL-18、TNF-α水平,增强NK细胞的活性,疗后治疗组瘤体治疗部位IL-18、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克疣灵”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正向免疫调节作用,能显著改善造模动物细胞免疫缺陷,增强CA病人的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4.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项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对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998~2004年,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对大肠癌中PCNA的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探讨PCNA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5.
背景:白细胞介素(IL)鄄18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对多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的:观察IL鄄18对单个核细胞产生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鄄γ和IL鄄2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内核因子(NF)鄄κB活化的影响,以揭示IL鄄18对单个核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L鄄18或IL鄄18 IL鄄12刺激小鼠脾单个核细胞(SMC),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检测IFN鄄γ和IL鄄2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IFN鄄γ和IL鄄2蛋白浓度,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检测NF鄄κB的活化。结果:IL鄄18刺激后,SMC培养上清液中的IFN鄄γ蛋白浓度随IL鄄18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增高;100ng/mlIL鄄18与不同浓度的IL鄄12共刺激后,IFN鄄γ蛋白浓度随IL鄄12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刺激组的IL鄄2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IL鄄18或IL鄄18 IL鄄12刺激后,SMC中NF鄄κB活化。结论:IL鄄18可单独或与IL鄄12协同诱导单个核细胞分泌Th1细胞因子IFN鄄γ,NF鄄κB活化参与了这一过程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96.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脂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整血脂水平,而且能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调脂作用所产生的效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脂调节作用与非降脂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背景:研究证实,艾灸有可能通过细胞因子调节环氧合酶2及前列腺素E2表达、影响细胞凋亡.目的:实验拟观察环氧合酶2、Bcl-2、Bax的表达及前列腺素E2的含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探讨灸疗的影响作用并比较隔药灸和温和灸治疗作用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4/2007-0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140±20)g,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4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治疗.模型组:只作与各治疗组相同的抓取固定.温和灸组:选取天枢、气海穴悬灸,每次每穴灸10min.隔药灸组:选取天枢、气海穴隔药灸,每次每穴灸2壮.疗程:1次/d,共灸14次.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Bcl-2、Bax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结果:纳入SD大鼠40只,造模过程有1只大鼠死亡,解剖见结肠明显扩张,未见穿孔,39只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环氧合酶2、Bcl-2的表达及前列腺素E2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而Bax的表达低于正常大鼠(P<0.01).经过灸治后,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温和灸组环氧合酶2、Bcl-2的表达及前列腺素E2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隔药灸组Bax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灸疗干预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环氧合酶2、Bax、Bcl-2的表达并降低前列腺素E2的含量,隔药灸的作用优于温和灸.  相似文献   
98.
背景:不习惯强度的运动常导致运动性肌肉损伤,光生物调节治疗运动性肌肉损伤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且其治疗机制及其量效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总结和分析光生物调节作用的机制以及光生物调节疗法治疗运动性肌肉损伤时的剂量、强度、波长等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PubMed数据库(1996-01/2010-04)和中国学术期刊库(2000-01/2010-04)检索了低强度激光或单色光对运动性肌肉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low-level laser,phototherapy,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中文检索词为"低强度激光,光疗法,运动性肌肉损伤,延迟性肌肉酸痛".手工补充检索低强度激光疗法的专著.共收集到中、英文文献38篇,排除重复及类似性研究,纳入3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光生物调节作用的机制假说主要包括线粒体机制、一氧化氮机制、氧化还原机制和光生物信息模型理论,光生物调节疗法治疗运动性肌肉损伤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光生物调节治疗运动性肌肉损伤只有在剂量和强度达到足够大情况下才有效,而且强度可能比剂量更重要,患部的有效照射剂量和强度受到皮肤厚度和光波波长的影响.由此推论,光生物调节疗法能有效地治疗运动性肌肉损伤,其疗效是剂量和强度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99.
100.
穴位贴敷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中医的整体观、经络学说,应用腧穴独特的生理功能及双向调节作用,将中药药物敷贴于特定穴位,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一种中医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