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8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09篇
耳鼻咽喉   384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53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1486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74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2708篇
预防医学   1269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783篇
  16篇
中国医学   67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668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52.
53.
目的了解晕厥后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能力的变化特点。方法用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能力评定系统,测量了15名晕厥飞行员和22名健康飞行员在模拟飞行条件下完成双重任务时的心理生理反应。结果晕厥飞行员在单纯和双重任务飞行中的正确保持率分别为35.0%和9.3%,心率分别为76.7次/min和80.0次/min,飞行中信息处理速度为0.44 bit/s,此三项与健康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飞行中心率与安静时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晕厥飞行员心理生理储备能力和操纵行为质量低于健康飞行员,机体应激反应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4.
55.
56.
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因此,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口语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医学院校教师有文化课教师和临床课教师,特别是临床课教师,有一部分由临床医生来担任,这些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这些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语言努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1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1.1准确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符合科学性,体现在传授知识准确无误用语贴切、句法正确、语意准确。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授知识培…  相似文献   
57.
脑梗塞失语病人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英 《中原医刊》2003,30(14):64-64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 ,是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失语是由于皮质管辖语言功能的区域或相互之间联系径路受到损害所致 ,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和不便。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6例。年龄 32~ 6 5岁。运动性失语 2 1例 ,感觉性失语 16例。均为早期入院 ,首次发病。2 护理体会2 .1 教会指导病人体语 :失语的病人入院后 ,暂时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和需求 ,护理人员应教会病人体语 ,达到与护理人员交流的目的 ,如手拍臀部表示要大小便 ;伸拇指表示对周围环境和护理工作满意 ;对针刺是否感觉疼痛用摇头…  相似文献   
58.
中风是以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甚则昏迷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中风临床多见于脑溢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疾病。本病来势凶猛,发病急,常常危及患的生命。因此中风患的急救与护理相当重要,科学有效的护理,使病人近早康复,其急救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分析学习障碍儿童数字与字符加工的特征,并与正常儿童作比较。方法:于2005-06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对33名学习障碍儿童和17名学习正常儿童进行数字与字符识别实验。33名学习障碍儿童中阅读障碍儿童17名,数学障碍儿童16名。实验分组为:阅读障碍组(n=17)、数学障碍组(n=16)、正常组(n=17)。实验采用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实验心理学实验软件系统中的程序和项目,实验材料分为数字和字符2种,实验过程中通过增加数字或字符的长度来增加难度,长度为1个、2个、4个数字或字符,呈现时间为0.5s,间隔时间为1s。实验方法为再认法,被试对测试项目(数字或字符)进行识别并按键回答,整个实验分为条件1(测试项目包含在学习项目中:肯定回答)和条件2(测试项目不包含在学习项目中:否定回答)2种情形,其结果分别以各组儿童对数字和字符的反应正确性和时间2个指标来衡量,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名学习障碍儿童和17名学习正常儿童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数字再认任务中:阅读障碍组和数学障碍组儿童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其再认正确性明显不如正常组儿童(条件1:F=3.63,P<0.05;条件2:F=3.79,P<0.05);在字符再认任务中与正常组成绩差异不明显。②在反应时成绩表现中: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阅读障碍组和数学障碍组儿童的反应时明显不如正常组儿童(条件1:F=3.93,P<0.05;条件2:F=9.04,P<0.05);在字符识别任务中二者差异不显著。结论:①学习障碍儿童在熟悉的数字判断任务上的表现明显不如正常组儿童,反映出其短时记忆容量不足和工作记忆加工缺陷。②在字符序列实验中的成绩差异不大,本组结果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字符的相对不熟悉性,学习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均采取了猜测方式进行识别与判断,说明改进实验手段是今后深入开展此项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