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2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206篇
耳鼻咽喉   384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53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1492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74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2709篇
预防医学   1269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785篇
  17篇
中国医学   673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668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基于R语言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有关中药灌肠治疗UC的方药信息,建立“UC中药灌肠治疗方药信息数据库”,使用R语言软件对用药频次、用药关联及药物聚类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得到有效处方1270首,涉及中药220味,总用药频次10032次,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中以清热药最多,止血药、补虚药次之。四气以寒性药为主,五味以苦味药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提示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之间存在较强关联;聚类分析获得3类。结论:UC的灌肠治疗以清热药、止血药为主,核心药物有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治疗大法为清热化湿解毒、凉血止血,兼以收敛固涩、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32.
周瑛  王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2):1368-1371
目的 分析幼儿语言发育迟缓(LDD)的家庭环境因素,为LDD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8日—2021年1月27日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诊断为LDD的55例16~30个月龄幼儿作为病例组,筛选同期正常儿保查体的同年龄组71例幼儿作为对照组,使用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作为标准化评估工具,并对父母和主要照养人的文化水平、家庭环境、出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与幼儿语言发育落后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家庭环境有方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DD组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少,父母及主要照养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稍少,保姆或(外)祖父为主要照养人比例更多,幼儿屏幕时间较长,开始观看屏幕月龄更小,更多幼儿的父母陪伴时间<2 h/d、屏幕时间≥2 h/d、开始观看屏幕月龄<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观看屏幕月龄<12月(OR=9.562,95%CI:3.106~29.437)、屏幕时间≥2 h/d (OR=3.222,95%CI:1.169~8.884)、主要照养人是(外)祖父或保姆(OR=7.034,95%CI:1.930~25.634)是幼儿语言发育落后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屏幕暴露年龄过早、屏幕暴露过长以及(外)祖父或保姆作为主要照养人是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应避免婴幼儿过早或过长时间观看媒体屏幕,鼓励父母照料幼儿。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36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神经发育特点,为后期评估、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2019年因语言问题首次就诊的18~36月龄婴幼儿,根据“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结果分为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与多能区发育迟缓组,比较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早期语言水平,以及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结果 共有700例婴幼儿入选,两组间月龄(t=-1.73,P=0.09)、性别(χ2=2.06,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年龄构成比存在差异(χ2=9.124 ,P=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能区均更为落后(t=15.08,20.26,25.68,18.76,39.79,P<0.001)。在早期语言水平方面,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总的早期语言发展水平、语音和语言表达、听觉感受理解、视觉相关语言方面较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均更低(t=8.20,10.23,9.18,11.39,P<0.001)。单纯语言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DQ存在相关性(r=0.127,0.146,0.238,P<0.001),而多能区发育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各能区DQ均存在相关性(r=0.154,0.392,0.390,0.435,P<0.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更高(χ2=61.69,105.17,P<0.05)。结论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合并多能区落后时存在语言发育的显著落后,应进一步完善检查,注意识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视屏暴露对语言发育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9年1—12月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病例组(语言发育迟缓)54名儿童、对照组(发育正常)56名儿童进行发育评估,全体儿童年龄范围1~5岁;使用自拟调查问卷“儿童早期视屏暴露情况调查表”对所有参与调查儿童的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儿童手机/iPad暴露的比例和时长均高于电视,病例组儿童暴露于手机/iPad和电视的比例分别占88.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4.493,P<0.05);病例组儿童暴露于手机/iPad和电视的时长分别为38.0(15.0,60.0) min/d、35(17.0,55.0) min/d,高于对照组[25.0(10.0,45.0) min/d、20(8.0,40.0) mi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6、2.4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每日观看手机/iPad的时间≥30min/d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OR=2.431,95%CI:3.188~12.723,P<0.01)。结论 儿童早期暴露于手机/iPad时间过长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家长要严格限制儿童每日接触手机等电子视屏的时间,增加亲子交流互动,促进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分析研究社区1~3岁儿童语言发育与屏幕暴露的相关性,为儿童屏幕暴露现状提供改进意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随访的1~3岁幼儿共827例,男童406例,女童421例,平均年龄为(24.5±5.3)月。采用自制式调查问卷,由本科保健医生指导调查对象的父母或抚养人现场完成,并结合Gesell 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调查对象语言发育情况。结果 827例儿童中,93例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734例语言发育正常。两组儿童接触屏幕年龄段、儿童性别、家庭情况、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年龄、屏幕暴露时间、入睡是否规律、接触屏幕时家长陪同和限制屏幕暴露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混杂因素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屏幕暴露时间>2 h(OR=1.687,95%CI:1.022~2.236,P<0.001)、接触屏幕时无家长陪同(OR=2.035,95%CI:1.588~2.634,P=0.002)、未限制屏幕暴露时间(OR=1.475,95%CI:1.087~2.156,P=0.035)为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长时间的屏幕暴露会影响家庭语言环境和儿童睡眠,不利于儿童的语言发育,建议家长禁止小于18月的儿童接触屏幕,大于18月的儿童在家长陪同讲解下接触屏幕,时间控制在2 h以内,严格避免睡觉前观看电子屏幕。  相似文献   
136.
腭裂治疗的现代观念及新模式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裂治疗的原则是采用综合治疗来恢复腭部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但是随着对腭裂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腭裂患者还常伴有听力障碍。另外,腭裂修复术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许多手术当时解剖结构恢复得好的病人,以后都出现了颌骨的发育受到抑制,这种情况特别是年龄较小的软硬腭都裂开,并且一次完成手术者尤为明显。由此给我们治疗腭裂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在治疗腭裂本身的同时,听力障碍也必须得到纠正,在恢复腭裂解剖形态的同时,要考虑手术本身也可能带来不良影响。我们根据临床提出的新问题,改变了以前治疗腭裂只注重腭…  相似文献   
137.
谈护士仪表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惠萍  赵惠霞 《黑龙江医学》2001,25(12):939-940
风度、仪表美是心灵美的统一 ,是人们内在的性格素质的外在形象 ,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 ,精神面貌提供给人们一个综合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 ,文明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着风度仪表的美。护士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作为“天使”就更应该注重风度、仪表。1 文明形象的树立风度是具有个人特色的举止、姿态。美好的风度、仪表 ,是我们护理职业的特别要求 ,是护士服务对象的希望 ,它能够使我们的服务对象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 ,对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复 ,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护士 ,不管她的工作环境是血迹模糊、肮脏杂乱 ,还是优雅整…  相似文献   
138.
在无偿献血中 ,初次献血者居多 ,由于献血知识缺乏及恐惧心理影响 ,献血反应率明显高于个体献血者。本文通过近几年无偿献血的统计观察 ,用语言调节方法减少献血反应 ,保证无偿献血顺利进行对比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采用“穿越”血站管理软件系统 ,选择 1994年 12月~2 0 0 0年 10月济宁市区无偿献血者为统计对象 ,共调查76 0 6 7人次 ,其中男性 6 0 0 44名 ,女性 16 0 2 3名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18岁 ,平均为 31.8岁。二、方法1.采血前详细讲解有关献血知识 ,让献血者了解正常的献血对人体是无害的 ,解除一些错误认识及不正常不健全…  相似文献   
139.
非语言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患者大多数是突然致伤所引起,由于致伤原因不同,患者心理变化复杂,入院后存在恐惧、焦虑、绝望等心理特点。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我们通过非语言观察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同时应用非语言交流进行心理护理,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1 非语言交流的特点 非语言是指人的仪表、体态行为语言,非语言交流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持续的,它有着辅助表义,强化感情的作用。如果一个护士举止端庄大方,各种操作技  相似文献   
140.
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在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可以增强护患之间理解、信任、支持和配合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1 以心待人以诚取信 ,利于资料的收集及疾病的治疗患者来医院就医在心理上具有陌生、恐惧感 ,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安慰及优质的服务 ,患者住院期间 ,接触最多的是护理人员 ,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使之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是工作重点 ,因此工作中必须以心相待 ,以诚相待 ,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患者 ,这样才能为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2 耐心细致积极搜集有关患者的资料要仔细认真搜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