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7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750篇
耳鼻咽喉   104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1076篇
口腔科学   1063篇
临床医学   2349篇
内科学   907篇
皮肤病学   210篇
神经病学   177篇
特种医学   4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769篇
综合类   3770篇
预防医学   1424篇
眼科学   652篇
药学   1656篇
  6篇
中国医学   1037篇
肿瘤学   247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671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1044篇
  2010年   1001篇
  2009年   910篇
  2008年   1456篇
  2007年   1051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1021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前两天,某事业单位的陈先生的左上唇长了一个小包,发痒、不适,即用指甲挤压小包,流出黄水,当时似乎好了些。但到了晚上,便出现上嘴唇疖肿,发起高烧,体温达39.5℃,剧烈头痛,左面部麻木,左上唇、面部包括眼周围组织明显肿痛,解压时疼痛加重;左上唇近口角处有黄豆大小的红肿硬疖,鼻唇沟外侧有红肿硬块,皮肤表面有多个小脓点。陈先生以为得了什么怪病,急忙赶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22.
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联合下肢深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6):508-510,F003
  相似文献   
23.
内镜下热极治疗消化道疾病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热极治疗胃肠息肉、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内镜热极治疗胃肠息肉(47例)、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1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34例)共93例患者。根据疾病种类选择不同的温度、时间进行内镜-热极治疗。结果:47例86颗胃肠息肉和1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45颗病灶经治疗后均从局部消失。热极治疗34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有效率为94.1%。全部病例无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热极治疗胃肠息肉、隆起糜烂性胃炎和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在矢状窦旁腩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经头颅CT及MRI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的22例患者;术前均运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评估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脑表面回流静脉情况.术中根据成像结果有目的 地保护重要的回流静脉,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随访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脑表面成像中脑表面回流静脉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与静脉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能在术前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与脑表面回流静脉之间关系,可在术前对患者肿瘤表面脑回流静脉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脑表面重要回流静脉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VEGFR-3在肿瘤淋巴管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EGFR-3主要在成熟组织的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表达,肿瘤分泌的VEGF-C、VEGF-D与之结合后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刺激淋巴管的新生,介导肿瘤淋巴道的转移。通过竞争性抑制VEGFR-3的信号转导可有效阻止肿瘤淋巴管的转移,最终达到提高治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间擦疹是一种发生在皮肤皱襞部位的急性炎症性疾患,多由于皮肤皱襞处出汗潮湿,角质层被浸软加上局部皮肤随躯体活动不断摩擦导致充血糜烂而发生本病,而且常继发细菌和念珠菌感染,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和肥胖病人,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臀沟和妇女乳房下,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皮肤黏膜具有很好的消炎、镇痛、修复组织的作用,临床用其治疗间擦疹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结膜鳞状上皮癌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宋×男65岁左眼内眦部角结膜发现肿物9m,加重1m,于2004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2月,无明显诱因于左眼内眦部角结膜缘出现白色点状物,至5月长至绿豆大小,曾在外院剪除,未行病检。2004年7月下旬开始,在原位上复发,并逐渐长大。近1m来,生长迅速,视力右眼:0.8,左眼0.8。左眼内眦部角结膜表面有乳白色肿块,半球形,表面呈草莓状,基底约8×10mm,高约5mm,侵入角膜缘内约3mm,泪阜至新生物有一束粗大血管,新生物表面未见血管,无溃烂。房角镜检查未见鼻侧房角异常,前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入院后表麻下取肿块组织送病检,取标本时发现肿块质…  相似文献   
2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已婚,因尿道口外可复性肿物并疼痛出血、排尿困难2天于2007年2月21日入院。患者2天前排尿时出现排尿费力,尿线中断,站立活动后可继续排尿。排尿后阴部有异物感,并疼痛、出血,进而发现尿道口有约葡萄大小红色肿物,质地柔软,表面光滑,触痛,易出血,肿物被挤压、平卧或站立后可逐渐消失,肿物在小便时反复出现,颜色变暗,出血量增多。  相似文献   
29.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经历CD4 -CD8-双阴 (DN)T细胞的早期阶段、CD4 +CD8+(DP)细胞的中期阶段、经过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分化发育成只表达CD4 +或CD8+的单阳 (SP)细胞的后期阶段。SP细胞为成熟的T细胞 ,从胸腺迁出后移居到血液和周围淋巴器官中。既往认为在成熟的T细胞上 ,CD4抗原和CD8抗原的表达是互相排斥的 ,故根据T细胞上CD4抗原或CD8抗原的表达与否把外周T细胞分为CD4 +CD8-和CD4 -CD8+(SP)两大类。但国外自80年代以来 ,已有许多关于DPT淋巴细胞和DNT淋巴细胞研究的报道[1] 。故根据T细胞表面CD4或CD8抗原的表…  相似文献   
30.
现代医学200词——138.黏附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磊  王心 《日本医学介绍》2005,26(10):479-480
所谓黏附分子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参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的分子群的总称。广义来说,纤维连结蛋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构成成分也是由细胞分泌并存在于细胞表面,也可归入黏附分子的范畴。但狭义所指的黏附分子是指贯通细胞膜的糖蛋白或构成细胞膜的糖脂质。膜贯通型糖蛋白黏附分子按其构造特征可分为若干家族。在免疫系统中的黏附分子主要分为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钙粘素家族、连接蛋白家族以及唾液粘蛋白家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