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180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0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宜兴市一般人群立克次体病血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地理位置,选择丘陵山区、太湖渎区、太滆平原、低洼圩区4种地貌地区7个调查点.以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法检测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贝氏苛克斯体、横赛巴尔通体及五日热巴尔通体、查菲埃立克体及人粒细胞无形体等常见7种立克次体血清IgM或IgG抗体.结果 4个地区7个调查点539份成人横赛及五日热巴尔通体、黑龙江及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人粒细胞无形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人粒细胞埃立克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0.24%、21.15%、15.96%、13.36%、6.12%、0.93%,本次调查未检测到贝氏苛克斯体.人粒细胞无形体,黑龙江及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和恙虫病东方体3种立克次体在不同的地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横赛及五日热巴尔通体,莫氏立克次体和人粒细胞埃立克体3种在不同地貌地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宜兴地区人群中存在多种立克次体感染,以横赛及五日热巴尔通体、黑龙江及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人粒细胞无形体、莫氏立克次体为多,恙虫病东方体也有一定的感染,且立克次体感染的种类分布在地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2.
恙螨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经精胞传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地里纤恙螨雄虫人工接种恙虫病立克次体后与雌虫配对培养和传代,应用幼虫叮咬小鼠分离立克次体和PCR结合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检测PCR产物)检测子代体内立克次体的结果。幼虫叮咬小鼠分离立克农作检查第3子代幼虫体内立克次体阳性。PCR结合核酸杂交检测佛山市的病人恙虫病立克次休(未定株)接种雄虫和健康雌虫配对的第1、2、3子代成虫体内立克次体DNA阳性。Karp株接种雄虫的第1子代幼虫体内立克次体的幼虫叮咬小鼠法和PCR结合核酸杂交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23.
内蒙阿盟斑点热群立克次体Ha—91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我们于1991年从内蒙阿盟亚东璃眼蜱分离到一株斑点热群(SFG)立克次体,命名为Ha-91株。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表明Ha-91株立克次体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原性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明显不同于其它种班点热群立克次体。这是首次证实亚东璃眼蜱为SFG立克次体的贮存宿主,也是首次从内蒙发现抗原性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不完全相同的SFG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7种立克次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法。方法根据NCBI公开发表的7种立克次体的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立克次体甄别检测基因芯片。利用多重不对称PCR法扩增立克次体靶基因片段,标记的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经清洗、化学发光显色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多重PCR体系、杂交反应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下,评价芯片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用实时荧光PCR法与芯片法分别检测莫氏立克次体梯度稀释的核酸,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制备双盲模拟样本,进一步评价芯片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该研究共筛选出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立克次体属通用探针、9条特异性检测探针。该芯片检测质粒DNA的灵敏度为1.5×102~3×103拷贝/反应,检测模拟样本的灵敏度为103~104拷贝/μl。实时荧光PCR法与芯片法检测结果一致,实时荧光PCR法比芯片法灵敏度高10倍。双盲模拟样本检测符合率为100%。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7种立克次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为立克次体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高通量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5.
2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64岁,因"发热1周"于2010-04-20入作者医院.患者于入院前2周有野外钓鱼史.入院1周前出现发热,伴寒战,体温最高达39℃,伴全身酸痛.查体:体温38.9℃,意识清楚,语利,腰骶部可见-约1.0 cm×1.0 cm焦痂,四肢腱反射对称增强(++),肌力5级,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OX19(-),OXK滴度为1∶160;1周后复查OXK滴度为1∶320.诊断为"恙虫病",予氯霉素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症状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7.
目的旨在了解浙闽地区人群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的基因型,并分析其基因变异。 方法从浙闽地区5例散发恙虫病发热期患者血中分离病原体并进行细胞培养;提取感染细胞DNA,巢式PCR扩增完整恙虫病东方体56-kD型特异性抗原(TSA)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基因(groESL)并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病原学确认5例恙虫病患者,并分离到恙虫病东方体菌株。序列比对表明,5菌株中有2株的56-kD TSA基因和groESL基因100%一致,另2菌株的此二个基因序列一致性亦为100%,分别将两组菌暂时命名为浙江-1型和浙江-2型。56-kDa TSA基因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浙江-1型和浙江-2型分别与台湾-A基因型和Gilliam-C基因型亲缘较近(98.45%和98.50%),但有明显变异;另1株菌Wuj/2014与台湾-A基因型高度相似(99.94%)。56-kDa TSA基因各基因型支系的时间树分析表明,台湾-A基因型、浙江-1型和浙江-2型3支系与祖先的分歧时间相对其他原型株晚,尤其是浙江-2型,说明这些基因型或亚型在恙虫病东方体的进化过程中出现较晚。 结论本研究病例所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不同,可能为未被认识的新的基因亚型,迫切需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确认,并探讨其基因变异与人恙虫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利用三株黑龙江立克次体054株(HLJ-054)单克隆抗体对四株斑点热群立克交体西伯利亚种(R.s.)246株,清河株(JH-74),立氏立克次体(R.r.)R株及HLJ-054株进行了血清学分析,对其蛋白组成及单抗结合抗原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H-74株与246株在上述三个方面完全一致,不同于HLJ-054及R.r.R株;HLJ-054株与R.r.R株与三株单抗血清学反应高度交叉  相似文献   
29.
用PCR检测现场单个小盾纤恙螨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恙虫病立克次体表面蛋白56KDa基因编码区构建的群特异引物,采用嵌合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现场捕获的单个小盾纤恙螨幼虫体内R.t的DNA。共检测江苏省恙虫病疫区小盾纤恙螨幼虫61只,结果2只幼虫提取的DNA经扩增后见481 ̄507bp的DNA扩增带,表明这2只幼虫携带有R.t,其该种螨R.t携带率为3.27%,证明该法可用于单个恙螨幼虫体的R.t的检测,对恙虫病疫区媒介恙螨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恙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和治疗方案,以寻找早期诊断恙虫病的依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某院近7年来住院确诊的64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在6~12月发病62例,占95.32%;有草丛、树林接触史54例,占84.38%;64例患者均有发热,占100%;疲乏无力42例,占65.63%;头痛23例,占35.94%;全身酸痛21例,占32.81%;皮肤焦痂、溃疡54例,占84.38%;淋巴结肿大45例,占70.31%;皮疹6例,占9.38%。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57例,占89.07%;发病3周累计外斐氏试验OXK≥1∶160 53例,占82.81%;首诊误诊27例,占42.19%。治愈62例,使用氯霉素、多西环素、阿奇毒素治疗均治愈;喹诺酮类治疗大部分未能退热;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无退热。结论恙虫病常在夏秋二季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以及皮肤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白细胞多正常;外斐氏试验常阳性。早期误诊率高,而流行病学资料和典型的临床表现,严格细致的体检检查,以及外斐氏试验有利于确诊。氯霉素、多西环素、阿奇毒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喹诺酮类治疗效果欠佳,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