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9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530篇
内科学   422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849篇
预防医学   188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31篇
  1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我国常见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参照国外发展成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实验证实在我国分离到的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 、ystA^ 、ystB^-、yadA^ 、virF^ 占562%;ail^ 、ystA^ 、ystB^-、yadA^-、virF^-占25.6%;其他型占18.2%。结论通过实验证实在我国引起感染暴发和流行的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的分布主要为:ail^ 、ystA^ 、yadA^ 、ystB^-、virF^ 型,很少部分的ail^ 、ystA^ 、ystB^-、yadA^-、virF^-根据以前的资料被认为是毒力质粒丢失的结果,其他型很有可能是非致病的菌株。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表达和纯化融合表达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方法 将表达载体 pET3 2a -tlh转化大肠杆菌BL2 1(λDE3) ,诱导表达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 ,表达产物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鉴定 ,8mmol/L的尿素溶解包涵体 ,用 6×his组氨酸蛋白质镍亲和层析树脂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 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其含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10 % ,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表达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结论 转化有重组质粒pET3 2a -tlh的BL2 1(λDE3)可稳定高效地表达目的蛋白 ,采用低浓度的咪唑、β -巯基乙醇和Tritonx -10 0等方法减少杂蛋白污染 ,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 ,可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93.
改良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弥补传统法的局限。[方法] 用改进碱性胨水(MAPW)和盐结晶紫增菌液(SVPE)同时对5种冷冻海产品50份样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至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CV)和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糖培养基(TCBS),以评估2种增菌液和2种分离培养基的效果;随机选取改良方法检出的10个分离株,用PCR技术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特有tl基因,以认证改良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当采用改良方法,即MAPW增菌CV分离时,检出率为100%;当采用传统法即SVPE增菌TCBS分离时,检出率为60%~80%;用PCR技术在所选取的10个分离株中都扩增出了tl基因。[结论] 改良方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94.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9月 2 1日中秋节的夜晚 ,中山市某公司工地饭堂为外来民工来搞聚餐 ,后发生了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实验室检验 ,证实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1.1 事发经过  2 0 0 2年 9月 2 1日 18时 3 0分 ,中山市某公司建筑工地为没有回老家的民工 3 40人举行庆中秋晚宴。但从当晚凌晨 2点起 ,陆续有民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到次日下午 17时止 ,共有 41人被送往当地医院诊治 ,发病率为 12 .1% (4 1/3 40 ) ,经及时治疗 ,全部患者治愈出…  相似文献   
95.
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7月2 6日上午9时,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值班室接到某医院举报:某旅行社有2 0多名客人发生可疑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市卫生局监督所立即派卫生监督员及实验室检验人员前往该医院及客人就餐的甲、乙酒店进行调查。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是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游客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基本情况该团队是某旅行社组织某地人寿保险公司员工来青岛旅游,共有2 3名旅客,3名陪同人员。他们于7月2 5日上午10时从蓬莱来到青岛,当天中午11时3 0分在青岛甲酒店就餐,下午约1时,就餐结束后游玩,晚上6时…  相似文献   
96.
宁波市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携带及分布。方法用分步筛选的方法,筛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疑似致病性气单胞菌,再对疑似菌株进行系统生化定型。结果从13类2431份市售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8种1946株,检出率为80.05%。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以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8.26%;海产品带菌率最高为海瓜子,达145.31%。牡蛎、淡菜、海螺3类海产品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同一样品中检出2种以上致病性气单胞菌有542份,占22.23%。结论检测发现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较普遍,贝壳类的致病性气单胞菌携带率高于甲壳类。结果提示,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是一类诱发气单胞菌疾病的危险因子,而本地居民对该海产品的食用习惯多为生食或半生食,进一步增加了食用不安全性。因此,建议食用时应注意烹饪方法,以减少气单胞菌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2004年9月初,沈阳市皇姑区某自助餐厅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认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现将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m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水及水产品中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实时荧光RT-PCR方法在霍乱弧菌检验方面是否比传统方法有优势。〔方法〕用深圳太太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霍乱弧菌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从样品的2次增菌液中检出2个样品为霍乱弧菌通用型阳性。用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培养法,从上述2个样品中分离出3株菌株。根据血清分型、API鉴定和荧光RT-PCR,确认所分离的菌株有2株是国际检疫传染病的病原—O1群霍乱弧菌;1株是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实时荧光RT-PCR方法在霍乱弧菌的检验方面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势,有利于提高霍乱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0.
禽流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近期研究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仅存在于受感染禽鸟的呼吸道和胃肠道中,也可存在于禽肉和禽蛋内,冷藏或冷冻不能杀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为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人民群众食用卫生安全的食品,现将监督检查的重要环节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