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21篇 |
免费 | 844篇 |
国内免费 | 2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9篇 |
儿科学 | 48篇 |
妇产科学 | 37篇 |
基础医学 | 987篇 |
口腔科学 | 41篇 |
临床医学 | 3339篇 |
内科学 | 683篇 |
皮肤病学 | 35篇 |
神经病学 | 144篇 |
特种医学 | 62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367篇 |
综合类 | 5366篇 |
预防医学 | 5508篇 |
眼科学 | 107篇 |
药学 | 1900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632篇 |
肿瘤学 | 1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3篇 |
2023年 | 532篇 |
2022年 | 637篇 |
2021年 | 917篇 |
2020年 | 666篇 |
2019年 | 406篇 |
2018年 | 226篇 |
2017年 | 346篇 |
2016年 | 435篇 |
2015年 | 531篇 |
2014年 | 1012篇 |
2013年 | 991篇 |
2012年 | 1177篇 |
2011年 | 1324篇 |
2010年 | 1178篇 |
2009年 | 1123篇 |
2008年 | 1279篇 |
2007年 | 1106篇 |
2006年 | 986篇 |
2005年 | 932篇 |
2004年 | 867篇 |
2003年 | 785篇 |
2002年 | 529篇 |
2001年 | 440篇 |
2000年 | 293篇 |
1999年 | 227篇 |
1998年 | 203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目的 分析2009~2010年云南省毒蕈中毒发生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毒蕈中毒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食物中毒调查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0年毒蕈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云南省2009~2010年毒蕈中毒共报告42起,中毒254人,死亡70人,病死率27.56%,年均死亡35人,分别占云南省2009~2010食物中毒总起数、总中毒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30.43% (42/138)、5.73% (254/4430)、54.69%(70/128).毒蕈食物中毒好发于6、7、8月份;主要分布于文山、楚雄、和西双版纳所辖的山区县(区);中毒场所主要发生在家庭,病死率41.67% (50/120),分别占同期毒蕈食物中毒总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73.81%、47.24%、71.43%.结论 毒蕈中毒是食物中毒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7、8月份是毒蕈中毒的好发时间.家庭是毒蕈中毒的好发场所.根据毒蕈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预防毒蕈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提出预警、预报,避免误采、误食毒蕈是减少毒蕈中毒的有效措施,能有效减少毒蕈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2.
当无法利用传统串口从检查检验仪器接收数据时,通过数据库方式读取检查检验仪器信息,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检查检验系统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对海口市传染病暴发事件的预警效果,为提高预警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以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领先时间为评价指标,应用描述性方法对2008~2010年海口市传染病暴发事件的预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海口市共发生传染病暴发事件27起,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息1 796次,预警暴发事件9起,灵敏度为33.33%,阳性预测值为0.50%,8起事件领先时间出现负值.结论 系统对传染病暴发事件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不高,应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不同病种调整预警阈值,设置预警病种. 相似文献
974.
邱家富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1):118-119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的前提,也是确保医院能否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的必备条件,因此必须要在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心机房的安全管理、服务器系统的安全管理、网络设备安全管理、终端电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975.
运用结构化开发方法对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网上支付模型进行设计,主要内容有架构设计、功能设计、结构层次设计等,并讨论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76.
探讨输血科安全输血质量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在临床安全输血管理的重要作用。输血科安全输血质量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评价系统(TOP-A)共享,以实现临床安全输血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电子配血的临床应用,优化输血工作流程,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率,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工作效率和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大幅提高,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液有效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电子配血流程及时发现患者二次血型不一致事件,可有效阻止ABO/Rh D系统不相容血液发放,杜绝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977.
目的:为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基础信息建设为依托,结合国家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监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通过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我院2013~2014年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数据抽取,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该系统对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起促进及改善作用。2013年我院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分别为13.40%、38.0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DDDs)分别为56.90%、40.23DDDs,而2014年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分别为11.15%、35.1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DDDs)分别为55.42%、38.80DDDs。结论:2013~2014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改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和药事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78.
《中国药房》2015,(28):3896-3898
目的:建立超说明书用药管控系统,实现医师开具处方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系统自动提示。方法:基于B/S结构设计超说明书用药管控系统的模块及流程图,通过对处方中药品适应证、剂量,患者年龄、性别,用药途径等方面逐一校验,发现临床用药与系统预设值不符的情况;同时,以抗菌药物医嘱提示数量为例对该系统使用后管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目前我院设计的超说明书用药管控系统共涉及药品品规数265种,从系统启用至今,该系统共提示超说明书处方/医嘱数五万余条,约占同期总处方/医嘱数的0.3%。在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中,监测期内超单次剂量用药的医嘱最多(745条),其次是超适应证医嘱(706条)、超单日剂量用药医嘱(671条);系统启用3个月内,提示的抗菌药物超单日剂量用药的医嘱数量逐月减少。结论:我院建立的超说明书用药管控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实现了对部分药品的超说明书用药监控。 相似文献
979.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