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刮痧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治疗组给予刮痧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每日1次。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疗效优于对照组的8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治疗颈椎病有明显的快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2.
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十二俞穴都集中在背部。适当捶打背部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的作用。还可以刺激背  相似文献   
93.
足内翻是中风后遗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中风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为气血不足,运行无力,脉络瘀阻,筋脉失养,阴阳平衡失调。针灸(泻阴法、透穴法、阴经取穴、单经取穴、阴阳补泻、醒脑开窍、交经缪刺、肾与膀胱经对刺、经筋刺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
按摩足太阳膀胱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温热、按摩、挤压足太阳膀胱经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222例,其中治疗组113例,男20例,女93例;年龄41~68岁,平均53.6岁;病程6d~30年;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对照组109例,男21例,女88例;年龄37~69岁,平均54.4岁;病程4d~31年;以场效应治疗仪配合无针针灸按摩仪进行治疗。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结果:222例经过3个月治疗随访,两种治疗方法对于缓解颈项痛、上肢痛、头痛、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度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在改善颈部活动度、缓解枕下及椎周软组织压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热理疗床通过连续按摩、挤压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相应腧穴,具有温经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黄泳  余谦 《陕西中医》2002,23(5):441-442
目的 :临床观察背部膀胱经走罐治疗感冒的疗效。方法 :运用该方法治疗 1 5 0例感冒病人 ,比较治疗前、治疗后 2 h、2 4 h、48h和 72 h后的病情变化 ,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论 :总有效率 1 0 0 % ,提示 :此疗法能够迅速缓解感冒引起的全身酸疼、鼻塞、恶风等症状 ,具有很好的解表作用  相似文献   
96.
文中从文献及临床角度, 探讨了足太阳膀胱经的整体功能, 分段证治, 与其它经脉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7.
葶苈子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习称“北葶苈子”)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习称“南葶苈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神农本》,列为下品.味辛、苦,性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传统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现将其广泛用于各种心衰的治疗,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8.
“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滥觞于《黄帝内经》,意指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卫气密切相关。冠心病的发生与气血津液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卫气可温煦、推动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故对卫气的调节可能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点。前期研究发现,针刺能调节卫气,同时亦对冠心病有确切疗效。故该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针刺取穴、针刺方法及临床操作,深入探讨卫气理论在针刺治疗冠心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两千余年来,求索、创新之论不绝于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强调的是依今本<黄帝内经>为基础,讲继承与发展.近数十年来,每当涉足这个问题的时候,继存重于发展的倾向就抬头了,甚至达到<内经>理论神圣不可动摇的程度.从中医理论演绎的长河验之,"泥古"观念只是某些人的看法.通过对<五十二病方>、<足臂经脉>、<阴阳经脉>、<武威汉代医简>、<仓公诊籍>等为代表的汉前医籍分析,它们都保留了中医学的本来面目.两汉时期的<难经>依<黄帝内经>为据分类解释医理,条理较<内经>更为清晰.一部<伤寒杂病论>,源于对"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继承与发展.<伤寒杂病论>直至<类经>,无不与<黄帝内经>一脉相传,又无不从各自的主题出发阐索原由,补入新知,将中医理论探讨得更为合理.历史上的诸多著述对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较为适当.魏晋时期,虽有玄学对中医理论产生严重干扰,但后世医家对临床经验的总结,新的医理的创立都十分慎重.如吴又可在温疫病因的审视中创"戾气说",认为"戾气"是一种可以致病的"物质",是"邪从口鼻而入",戾气"有天受,有传染",这种病可"延门合户,众人相同".  相似文献   
100.
背俞推罐配药敷治疗黄褐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卜彤文  张雅兰 《中国针灸》2003,23(12):729-729
治法:取膀胱经第1侧线背俞穴。病人取俯卧位,将大杼至膀胱俞的部位暴露。选用罐口平滑的1号罐。先在背俞部涂一层凡士林,再将罐拔住,以手推罐,沿着膀胱经第1侧线上下慢慢推移。根据临床表现黄褐斑分为3种证型,肝郁气滞型:颜面出现黄褐色斑片,腰膝酸软或急躁易怒,胸胁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肾精亏虚型:黄斑褐黑,伴腰膝酸软,倦怠乏力,体弱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