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9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47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6篇
临床医学   634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科学   1788篇
综合类   1138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8篇
  15篇
中国医学   543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胸椎椎弓根进钉通道随外偏角变化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数字技术探讨胸椎椎弓根进钉通道不同外偏角方向的变化规律。方法健康成人胸椎CT连续扫描数据集,应用Mimics 10.01三维重建胸椎数字解剖模型,将模型导入UG Imageware12.0,确定椎骨正中矢状切面和经椎弓根中部水平面为0o正交平面,0o水平面为头尾偏角参考平面,正中矢状切面为水平面角参考平面,确定左右椎弓根各个方向进钉通道的正投影,获得椎弓根进钉通道的正投影内边界和内边界内切圆,以及内切圆在正投影方向经椎板、椎弓根与椎体的进钉通道长度和各内切圆半径,对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可视化显示。结果 (1)T2~T12内切圆半径:在节段之间T7最小,内切圆半径2.3~4.5mm;在角度之间,内切圆半径2.3~3.5mm,其中0o~20o内切圆半径分别为:左3.4~3.5mm,右3.3~3.5mm,相差0.1~0.2mm。进钉通道长度:在节段之间,通道长度26.9~47.8mm,T2最小,T9最大;在角度之间,通道长度23.1~53.2mm,其中0o~20o通道长度分别为:左23.1~39.7mm,右24.8~41.6mm。(2)胸椎椎弓根通道长度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内切圆半径的大小随着角度的增大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胸椎不同节段、不同水平面角的内切圆半径和通道长度各不相同,部分节段的内切圆半径和通道长度在左右侧别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1)椎弓根进钉通道是任意方向椎弓根内部三维空间正投影内边界在椎体与椎板之间的通道。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空间,一定范围内任意一个三维空间方向对应着一个椎弓根进钉通道,该椎弓根进钉通道对应着一个最大螺钉通道,该最大螺钉通道对应着最佳轴线和进钉点。(2)T2~T12左右侧0o~20o水平面角之间是内切圆半径相对较大而通道长度相对较短的区域,25o~40o则相反。  相似文献   
42.
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具尸体胸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具标本,由同一位具有一定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但无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骨外科医师分别采用导航模板法和徒手法进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手术。术后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性。结果导航模板法和徒手法各置入240枚螺钉。对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率及风险螺钉发生率进行比较,导航模板法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法,风险螺钉发生率低于徒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法学习曲线明显,导航模板法学习曲线不明显。结论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可行,手术操作简单,置钉准确率高,为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胸腰段骨折如初期处理不当可致该段脊柱迟发性后凸畸形,从而致患者腰背痛甚至产生神经脊髓受压症状:双下肢麻木、行走不稳、大小便障碍。脊柱后凸畸形较大、症状较重者需行截骨矫形术。经椎弓根椎体或椎间隙截骨可有效地矫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多发性中下胸椎(胸6以下)结核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多发性中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侧前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或行内固定,手术行钛网植骨5例,侧方椎体间单钉棒固定13例. 术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21例,治愈率50%;部分改善16例,好转率38%,合计恢复率为88%.无内固定失败、钛网明显沉降和矢状面矫正度丢失,均获得植骨融合.5例切口至术后2~6个月延期愈合,1例死亡.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生活自理,能够从事正常的日常工作.结论 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可靠的植骨或加用内固定及加强手术后的制动及配合药物治疗,多发性中下胸椎结核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2月,对21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施行了后路椎管减压、开放式骨水泥椎体成形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的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8~73岁,平均59.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5个月。原发病灶:肺癌8例,乳腺癌4例,前列腺癌4例,肝癌2例,甲状腺癌1例,原发病灶不明2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6例,D级5例,E级6例。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病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来分析临床结果。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脊髓、神经功能加重。术后1周VAS评分由术前的(8.78±0.45)分减少至(2.25±0.36)分。16例合并病理性骨折者,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2.7±2.1)mm增加到术后的(19.5±3.9)mm,病椎后缘高度由术前(14.1±1.8)mm增加到术后的(20.3±2.3)mm,Cobb角由术前(26.0±8.9)°减少到术后的(6.0±0.9)°。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E级15例。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4个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5例随访期间死亡。结论:在椎管后路减压内固定的同时,行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身体状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经根黄通道应用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32~79岁.平均54.2岁.患者术前主要存在感觉障碍和下肢疼痛、麻木83例,束带感69例,括约肌功能障碍53例.以CT仿真内窥镜及三维同步定位像观察椎管内的骨化黄韧带及其毗邻关系结构.采用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用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CT三维重建下,90例患者均见根黄通道的存在.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2.7±0.8h,出血量260±120ml.85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无术后加重期.5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病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23.2个月.83例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者完全恢复66例,部分恢复17例.69例束带感者恢复67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55±0.34分,与术前(2.27±0.54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运动JOA评分为3.68±0.43分,与术前(1.53±0.86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恢复率平均为86.48%.疗效优良率为95.56%.结论: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减压充分、相对安全和简便.  相似文献   
47.
刘仕英  王信  童宝龙 《脊柱外科杂志》2007,5(5):305-305,307
胸椎体是椎体转移瘤最常见的部位,目前对此部位椎体转移瘤尚缺乏统一的临床分级治疗选择及手术策略。本组为2004年7月~2007年1月胸椎体转移瘤患者23例,采用后路椎体切除、骨水泥植入、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术,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为46~67岁,平均62岁;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主要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有胸椎部疼痛症状,夜间疼痛加重;4例患者有肋间神经痛;13例患者有双下肢沉重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步态不稳;6例患者出现双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发生截瘫。按Frankel分级,A级4例,…  相似文献   
48.
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椎间隙感染19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9例中仅有l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13~42个月,平均25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器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MRI有利于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9.
脊柱软骨肉瘤发病率低,诊断和治疗上也较困难。本文作者报道一例较为罕见的术后恶变为巨大脊柱软骨肉瘤病历,肿瘤侵犯内脏器官,外科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50.
后路减压矫形融合治疗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及其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OLF病例,其中11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有病例均采用"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进行减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者中9例在减压的基础上行后路钉棒内固定矫形融合术,利用"弓弦原理"将胸椎生理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减小,间接解除前方压迫。研究27例的病变分布节段,评估术后疗效,测量行内固定矫形术的9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减压段胸椎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结果术后27例随访12~78个月,平均35个月。行植骨融合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5.4个月。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1.5%;伴有同节段脊髓前方压迫并行矫形手术的9例中,优5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7.8%。矫形的9例术后即刻的胸椎平均后凸角度和平均骨化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无显著的角度丢失。结论采用"揭盖法"进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弓弦原理"矫形融合可减小胸椎后凸角度及骨化后凸角度达到脊髓前方有效减压,避免再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