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5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24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32篇
内科学   672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1篇
综合类   2307篇
预防医学   449篇
药学   1067篇
  24篇
中国医学   396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543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三氯生亚急性经口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氯生大鼠亚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选用8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0、158、632mg/kg三氯生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经口染毒30d。观察大鼠生长情况、体重、食物利用率、脏体比、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及病理学指标。结果雄性3个剂量组及雌性中、高剂量组体重和食物利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体重、增重、脾体比低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肝体比及雄性肾体比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肌酐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肾损害。结论长期大剂量接触三氯生能引起肝脏和肾脏毒性,并可能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2.
目的提高肾损伤伴多发性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肾损伤伴多发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闭合性肾损伤63例,开放性肾损伤4例。2处以上合并伤40例,占56.7%。B超检查40例,36例有异常表现;CT检查21例全部阳性;IVU检查11例,5例有异常表现。肾损伤中保守治疗43例,手术治疗24例。合并伤中,剖腹术16例,胸腔引流术19例,开颅术3例,四肢骨折手术9例。死亡6例,治愈61例。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损伤的有效方法,CT检查准确率高,可同时了解其他脏器受损程度。准确进行伤情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是处理肾损伤伴多发性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尿中出现蛋白是肾脏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由于检验技术的进步,现在已可定量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参考值应低于30毫克/升),即可在尿蛋白出现阳性之前就了解到尿中蛋白量超标,这对早期发现肾损伤以及用治疗手段来逆转肾损伤有重要价值.本栏目曾介绍过微量白蛋白检验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4.
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治性肾切除术一直是肾癌手术的首选术式。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健康体检的普及,偶发无症状小肾癌(肿瘤直径≤3cm)检出率明显增加,加之手术技术和防止缺血性肾损伤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能有效保留肾功能、术后肿瘤复发率低的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已在临床上逐步推广开来。我们于1997年8月至2005年12月对24例无症状小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肾癌患者(金华市人民医院16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23~72岁,平均54.3岁。患者均无自觉症状,肿瘤均…  相似文献   
75.
甘露醇治疗脑卒中致肾损伤2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原则是积极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作为一种渗透性利尿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甘露醇有不可忽视的肾毒性,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本院2000~2004年采用甘露醇治疗脑卒中,其中23例发生肾损害,现分析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6.
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性利尿作用,有较好的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应用甘露醇治疗脑血管意外引起肾损伤14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于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4/5/11且由GSDMD介导并伴有炎性介质释放的程序性细胞死亡。NLRP3炎性小体调控细胞焦亡并促使炎性因子的活化与释放。NLRP3炎性小体调控的细胞焦亡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C)水平检测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早期诊断的应用。方法选择该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符合急性肾损伤诊断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诊断将其中79例作为存活组,另外13例作为死亡组,并将同期非急性肾损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入院时行血NGAL、CysC检测,并与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ICU时NGAL、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死亡组入ICU时BUN和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存活组(P 0.05)。存活组与对照组BUN和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AKI患者NGAL、CysC、BUN和Scr水平持续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7、14 d,NGAL、CysC水平呈下降趋势,而7 d时BUN和Scr水平持续升高,14 d呈下降趋势。NGAL截断值为46.29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2%和95.4%;CysC截断值为1.31μmol/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95.4%;NGAL、CysC敏感性明显高于BUN和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NGAL、CysC是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较有价值的新型标记物,对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均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完全缺陷的Leprdb/db小鼠肾损伤机制。  方法  选取28周龄瘦素受体杂合缺陷的Leprdb/+(作为对照)与Leprdb/db雄性小鼠各10只,禁食8 h后,分别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小鼠经股动脉采血后处死。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酐(CRE)、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丙二醛(MD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取肾进行病理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提取肾组织细胞线粒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中硫辛酸合成酶(lipoic acid synthase, LIAS)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体质量、FPG、HbA1c、CRE、BUN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发现,Leprdb/+小鼠肾细胞结构完整,而Leprdb/db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及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血清中GSH水平降低,MDA和炎性因子MCP-1、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rdb/db组小鼠肾脏线粒体内LIAS和肾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量均降低,而NF-κB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8周龄Leprdb/db小鼠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肾损伤机制可能与LIAS调控Nrf2和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87例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非AKI病例组66例和AKI病例组21例,以同期住院胆红素及肾功能正常的足月新生儿32例为对照组,三组均于入院24h内留取血、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尿KIM-1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比较三组的各检测指标水平差异;分析血清TBIL水平与尿KIM-1、SCr、BUN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尿KIM-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AKI早期诊断中价值。结果:对照组、非AKI病例组和AKI病例组三组尿KIM-1、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组的尿KIM-1、TBIL水平依次升高(P<0.05),三组的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病例组S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AKI病例组与非AKI病例组及非AKI病例组与对照组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TBIL水平与尿KIM-1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与SCr、BUN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尿KIM-1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相关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5%CI:0.80~0.95,P<0.01),最佳临界值为5.25ng/mg·Cr,其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76%。结论:检测尿KIM-1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AK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