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8篇
  免费   1414篇
  国内免费   56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332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451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3097篇
内科学   2544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4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40篇
综合类   5245篇
预防医学   3324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513篇
  46篇
中国医学   2405篇
肿瘤学   329篇
  2024年   484篇
  2023年   1492篇
  2022年   1375篇
  2021年   1323篇
  2020年   901篇
  2019年   831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875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953篇
  2011年   1069篇
  2010年   917篇
  2009年   1005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993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924篇
  2004年   723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942.
943.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12例UC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入院时间2011年1月—2016年12月的患者为1组,入院时间2017年1月—2021年12月的患者为2组,各56例。1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2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组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多于1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少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UC效果优于美沙拉嗪,能够有效下调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改善肠道菌群情况。  相似文献   
944.
大脑与肠道以肠道菌群为介导进行双向交流,称为微生物—肠—脑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生后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的失调又会影响到IS的发展和预后。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IS病理上密切相关,或许可以作为IS早期诊断和防治的指标之一,并且发现调节肠道菌群可以影响IS的预后。现就微生物—肠—脑轴相关性以及相应的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I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分析鸦胆子苷B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以及其代谢产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探讨鸦胆子苷B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价值。方法 采用肠道菌群体外温孵培养法,将鸦胆子苷B与人肠道菌群体外共孵育,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代谢转化产物。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法)检测原型物鸦胆子苷B及其代谢产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取健康雄性大鼠5只,经灌胃给药鸦胆子苷B药液(2 mg·kg-1),连续7 d,分别采集大鼠给药前和给药后的粪便,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鸦胆子苷B给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鸦胆子苷B可被人肠道菌群经脱糖基水解代谢为鸦胆子苦醇,原型物和转化产物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1 755.50、19.57 μmol·L-1,代谢产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显著优于鸦胆子苷B。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大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未发生明显变化。物种丰度方面,门水平上,鸦胆子苷B降低了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的物种相对丰度,增加了厚壁菌门、髌骨菌门、蓝细菌门的物种相对丰度;属水平上,鸦胆子苷B降低了葡萄球菌属、气球菌属、嗜冷菌属的物种相对丰度,增加了罗姆布茨菌属、乳杆菌属、狭义梭菌属1、Norank-f-norank-o-Clostridia-UCG-014、苏黎世杆菌属、异杆菌属、糖杆菌念珠菌属的物种相对丰度。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大鼠肠道功能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鸦胆子苷B可在肠道菌群作用下脱糖基,转化为苷元鸦胆子苦醇,抗肿瘤活性显著提高。服用鸦胆子苷B不会使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造成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且给药鸦胆子苷B后出现对NSCLC患者有益的肠道菌群变化。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与病情程度、预后及血脂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随机选择北京市老年病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0例,将其纳入病例组。另有同期选择体检健康的受试者190例,将其纳入对照组。检查肠道菌群与病情程度、预后及血脂水平,分析其关联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肠道菌群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病情、中度和重度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中轻度病情患者预后良好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情程度、预后和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与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与肠道菌群数量呈负相关性。结论 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与病情程度、预后及血脂水平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失衡会加重病情,影响预后,不利于血脂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模型小鼠的焦虑恐惧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电针组(EA组)、模型组(PTSD组)、电针干预组(PTSD+EA组), 每组8只。适应性饲养7 d后, PTSD组和PTSD+EA组小鼠接受改良的单次延长应激造模。造模结束后, 给予PTSD+EA组和EA组小鼠电针刺激百会穴(2/15 Hz, 1 mA, 疏密波), 30 min/d, 连续干预7 d,给予Control组和PTSD组小鼠假刺激(只针刺百会穴, 不通电)干预7 d。干预结束7 d后, 收集各组小鼠粪便并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恐惧条件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 收集的粪便通过16S rRNA测序检测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 (1)4组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放臂活动时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94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多系统兴奋性增高及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疾病,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Graves病。肠道菌群被称为人类“第二大基因库”,Graves病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升高,可引起或加重相关症状,且负面情绪与肠道菌群失调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中医治疗甲亢尤其重视调节情志,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证实疏肝类方剂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因此,通过探讨肠道菌群在Graves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疏肝类方剂菌群介导的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可为临床应用疏肝类方剂治疗Graves病提供新的内在机制依据。  相似文献   
949.
酒精性肝病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重症酒精性肝炎是酒精性肝病最严重的一种,其死亡原因与肝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展相关,预后差,显著增加医疗负担。目前缺乏针对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特异有效的治疗意见,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有限,对糖皮质激素无应答的患者预后更差,1年内死亡率极高。本文以重症酒精性肝炎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为线索,总结了几种重症酒精性肝炎治疗方案及其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更佳的临床决策,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950.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特点,并可触及条索样结节。由于其难以自愈、易反复,故常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常常伴随疼痛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等功效,临床上常采用中药治疗术后并发症,而且效果显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对肠道菌群的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又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术后的主要病机为湿热下注。湿热证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常用清热利湿药来调节肠道菌群。推断清热利湿药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控制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发挥其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文章从肠道菌群出发,阐述清热利湿药与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期望为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