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2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94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目的 探讨蚌埠市三甲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护士隐性缺勤现状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至6月的蚌埠市三甲医院的279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一般资料、隐性缺勤和情绪智力水平的收集,对其隐性缺勤现状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ICU护士隐性缺勤总分为(21.33±5.80)分,情绪智力总分为(121.34±32.81)分,且隐性缺勤与情绪智力得分及各维度之间成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护理职称、平均每月夜班数量与ICU护士的隐性缺勤得分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护理职称、平均每月夜班数量是ICU护士隐性缺勤得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隐性缺勤水平较高且受年龄、性别、护理职称、平均每月夜班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较高的情绪智力水平有助于降低隐性缺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广西大学学生因病休退学原因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学校教务处学籍科及校医院预防保健科的相关管理资料,对广西大学2000-2008年在校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广西大学学生因病休退学率2000年最高(2.14‰),2008年最低(1.42‰),总体呈下降趋势。造成学生休退学的疾病主要是传染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休退学比例以一、二年级学生为多,且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应加强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降低学生的因病休退学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与人格特征、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大学生408名,采用隐性逃课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核心自我评价组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核心自我评价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较为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并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及隐性逃课倾向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产生影响,并通过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寄宿制高中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掌握寄宿制高中学生因病缺课特点、规律,为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广州市某寄宿制高中 2013—2016学年全体在校学生因病缺课登记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 学生因病缺课率为0.24%;平均因病缺课天数为0.48d;导致寄宿制高中学生缺课的主要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83.23%)、胃肠道疾病(6.40%)、气管炎/肺炎(2.74%);高一学生因病缺课人次数占比40%,在高中3个年级中所占比例最高;因病缺课高峰月份依次为3月、4月、12月、5月。结论 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提高寄宿制高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是预防和控制学生因病缺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我国护士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PsycINFO、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至2022年5月,查阅有关中国护士隐性缺勤相关因素的文献,由2位研究员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最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总样本量130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紧张(r=0.42)、情绪劳动(r=0.32)、职业倦怠(r=0.31)、出勤主义行为(r=0.28)与隐性缺勤呈正相关,职业认同(r=-0.50)、心理资本(r=-0.34)、心理安全感(r=-0.24)与隐性缺勤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护士隐性缺勤受个体、组织、工作层面相关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措施降低隐性缺勤。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进行临床护士隐性缺勤行为现状调查,并探讨特质正念水平在昼夜节律类型及隐性缺勤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2020年12月采用问卷星对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56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昼夜节律类型量表中文版、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结果 临床护士的隐性缺勤得分为(14.87±4.74)分,处于较高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隐性缺勤得分与昼夜节律类型的灵活性/刚性维度(r=-0.270,P<0.001)、正念水平(r=-0.344,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昼夜节律类型的困倦/活力维度(r=0.264,P<0.001)呈显著正相关。分层回归及进一步的简单斜率检验法显示,特质正念水平在昼夜节律类型的灵活性/刚性维度与隐性缺勤间发挥调节作用(ΔR2=0.9%,P<0.001)。结论 临床护士的隐性缺勤行为较为普遍,通过提高临床护士的正念水平,可以改善昼夜节律紊乱对工作投入的负性影响,从而减少护士的隐性缺勤行为。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