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1614篇
内科学   705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科学   348篇
综合类   2419篇
预防医学   521篇
眼科学   260篇
药学   919篇
中国医学   254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49篇
  2004年   3775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21.
目的 探讨B超扫描与CT扫描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意义。方法 58例病人同时接受B超扫描和CT增强扫描,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B超发现强回声型40例,低回声型10例,混合回声型8例,其诊断血管瘤的敏感性为100%(58/58),特异性为96.6%(56/58);CT扫描敏感性为94.8%(55/58),特异性为100%(55/55)。结论 B超诊断血管瘤敏感性高,特异性稍差,价格便宜。适于普查;CT则特异性高,适于最后确诊。两相结合,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222.
烹调油烟致肺组织P^53基因异常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吸入烹调油烟 (COF)的大鼠肺组织中P53 蛋白含量 ,以测试烹调油烟的毒性作用。方法 亚急性吸入浓度为 (43± 4 )mg m3 的烹调油烟作实验组 ,吸入加热空气 (2 4~ 2 8℃ )为阴性对照组 ,B(a)P气注法染毒 [12mg (kg·次 ) ,5天 1次 ]动物作阳性组。常规病理组织取材、切片 ,免疫组化法 (S -P试剂盒 )检测P53 蛋白水平。结果 阴性对照组P53 蛋白表达阴性 ;COF组有P53 蛋白表达 ,染毒时间越长 ,P53 蛋白阳性数越多 ,以细胞增生、异型增生病变组织中P53 表达阳性数为多 ;B(a)P组有P53 蛋白表达 ,但看不出时相规律。结论 烹调油烟致P53 蛋白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223.
目的:回顾我院16例小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体外循环(CPB)状况,总结其灌注技术。方法:对我院1995-1996年的16例小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及CPB情况(人工心肺机类型、预充液组成、CPB操作步骤、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肌保护等)做一回顾性总结。结果:16例患儿。年龄5个月。2岁,平均1.2岁;体重4.5-9.5kg,平均8.2kg。CPB时间32-284min(平均9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4-121min(平均64min)。冷晶体高钾停搏液经滚压泵自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较好的保护了心肌。结论:适宜的血液稀释,根据不同疾病选择正确的灌注方法,良好的术中管理及心肌保护,可有效的使小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CPB中平稳过渡,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24.
目的 :本文对 1 996 - 0 1~ 1 998- 0 6收治的有骨痛症状的肺癌骨转移病人作回顾性分析。方法 :本文共 71例 ,治疗分两大组 :综合治疗组 46例 ,分为 3个亚组 ;A组 (化疗 +帕米磷酸钠 ) ,B组 (放疗 +帕米磷酸钠 ) ,C组 (核素 +帕米磷酸钠 ) ;单一疗法组 2 5例 ,分为 2个亚组 :D组 (化疗 ) ,E组 (放疗 )。结果 :综合组镇痛治疗有效率 89 1 % ,单一组 6 4 0 % (P <0 0 5 )。结论 :采用抗癌和破骨细胞抑制剂帕米磷酸钠综合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疗效满意 ,不良反应无相加 ,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25.
目的 据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实体肿瘤血管生成和生长的重要成分。本实验通过研究VEGF在肾细胞癌的表达 ,探讨其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方法 肾细胞癌患者血清标本 2 4例 ,健康对照 2 0例 ,定量SABC ELISA法行血清中VEGF测定。结果 肾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中值 ( 4 76pg/ml)较对照组( 312pg/ml)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血清VEGF值于肾细胞癌相关 ,可作为肾细胞癌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226.
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也是神经中枢的“中枢””’,该部位肿瘤手术风险大,治疗效果差。随着显微外科和影像学等技术的发展,现在脑干肿瘤手术取得很大的进展。如何在尽可能切除脑干肿瘤的同时,及时察觉和避免损伤正常脑干组织,使手术更加安全,除了应用显微外科等...  相似文献   
227.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其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腺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C3深丛阻滞(相当于C3,横突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Ⅱ组用G3、C4深丛阻滞法(相当于C3、C4横突处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均以20m1注射嚣及7号3.5cm针头进行颈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注入1.14%利多卡圆与0.14%丁哌卡因混合液.单测一点4-6ml,两点即8~12ml,双侧一点8-12ml,两点即16-24ml(均不加肾上腺素)。颈浅丛阻滞用133%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单侧10m1,双侧20m1。观察两组阻滞前后BP和HR变化情况。结论:两组阻滞麻醉效果没有显性差异,但是两种阻滞方法对循环的影响却不同,有显性差异(P<0.05)。从阻滞后5-30minBP升高平均值和HR增加方面看Ⅰ组时循环影响较轻,Ⅱ组则较大。C3主要支配颈部区域,浅丛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来说,二配合应用,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小,对迷走神经阻滞较轻.对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轻,副作用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28.
探讨肾病综合征(NS)阳虚证与肾图之间的关系。将62例NS分为肾阳虚与非阳虚两型,并对肾阳虚型进行阳虚积分,然后常规进行肾图检查。结果:肾阳虚型峰时、半排时间、15分残存率,均较非阳虚型为低,且与阳虚积分值呈负相关,肾脏指数较非阳虚型高.与阳虚积分值呈正相关。结论:肾阳虚型的肾损害较非阳虚型为轻,肾图的改变可作为NS阳虚证与非阳虚证的鉴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29.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损伤后其起始核团内神经递质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离体定量放射自显影技术.用氚标配体作为标记物.定量观察了术后1、4、7、21、60d5-HT_2、M_2和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结果切断面神经后4d同侧面神经核内以上3种受体密度较对照例明显减少。5-HT_2;受体密度减至正常密度的50%,M_2受体减至64%,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减至73%。术后1周·3种受体密度降到最低点、较对照侧比较分别降至39%、43%和65%。术后3周,受体密度开始回升,至第2个月、受体密度增至个常值的84%、74%和86%。结论运动神经损伤引起其起始核团神经递质受体可塑性变化,提示受体由运动神经元产生。  相似文献   
230.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ELISA诊断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前S1合成肽免疫家兔制备兔抗前S1抗体,建立前S1抗原ELISA检测方法,检测1590份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血清。结果本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1μg/L(2.5×105个/LDane颗粒)。用兔抗前S1可以特异性地抑制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的变异系数均不超过0.15。前S1抗原检出率以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最高。急性乙型肝炎中,前S1抗原与HBeAg平行存在,比HBsAg消失早,与HBV-DNA相关性高。结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特异性、可靠的精密度,可作为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