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0篇 |
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44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98篇 |
预防医学 | 332篇 |
药学 | 71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66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以武汉市为例,分析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现状、效果,为促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武汉市实施签约服务的政策文件,结合对相关人员访谈,对6个社区的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与非签约居民相比,签约居民在上门服务、24小时咨询、用药指导等项目上利用次数更多.但在健康结果改善指标上,非签约居民空腹血糖控制效果优于签约居民,高血压控制上无差异.结论 武汉市全科医生签约式服务利于提高居民利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但在健康结果改善上,未能体现签约式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42.
《社区医学杂志》2017,(7)
目的了解县乡村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医务人员通过组建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的大方县长石镇的乡村医务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了解程度、胜任家庭签约服务的能力评价、组建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 23名(30.7%)医务人员比较了解并完全能够胜任家庭签约服务;42名(56.0%)医务人员认为必要再提高业务水平来承担家庭签约服务,有35名(46.7%)希望获得进修学习的机会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46名(61.3%)医务人员认为签约居民适合人数在1 000人以内;57名(76.0%)医务人员愿意加入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影响医务人员愿意加入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的因素主要有医务人员的待遇、医疗技术水平及获得居民的支持和理解,分别占65.3%、34.7%、33.3%;23名(30.7%)乡村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签约后工作量会增加。结论县乡村一体化下乡村医务人员组建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意愿高,但存在新进医务人员及村医对签约服务内容了解不全面,待遇、医疗技术水平和居民理解支持是影响组建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的关键。提高待遇、为其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加强宣传可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组建团队开展签约服务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3.
高亚娟王蜜源张凤銮吴欣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4):099-103
目的探讨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的相关因素,为家庭医生服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公开收录的关于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的横断面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后运用Stata 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累计调查人数23 727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12 328人,签约率为51.96%。Meta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医疗保险、有婚姻史、有慢病、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接受社区首诊是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的促进因素,民族为汉族、自评健康状况好或者一般是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的阻碍因素。结论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对于汉族、自评健康状况好或者一般的人群需要采取更多的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用在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干预效果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辖区内未签约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签约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前血压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 相似文献
45.
通过深入研究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特点及康复需求,借鉴以往文献研究成果,遵照国家下发的家庭医生制度指导意见,提出由三甲医院医疗团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团队共同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对脑卒中患者实行签约上门服务的康复模式.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家庭照顾负担,又提高了社区康复的技能,真正实现医院式康复与居家式康复相结合,从而... 相似文献
46.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是签约利用的基础,了解社区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认知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于2019年5—7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16个区50家社区的2 500名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5.96%的社区居民认知签约服务相关政策,84.18%的社区居民认知签约服务内容。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的因素有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和患慢性病情况。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宣传方式单一,应丰富宣传方式和途径,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宣传方案,实现真实有效的宣传,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 相似文献
47.
《社区医学杂志》2016,(24)
目的针对成都市温江区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5年3—4月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象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和管理者,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居民首诊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37.63%),其次为区(县)级医疗机构(23.61%)。通过走访了解,居民愿意花更高的费用到区(县)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就诊。59.1%被调查者认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是不必要的。32.26%调查对象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满意。居民是否在社区就诊或与社区签约与住处距离就诊社区的远近、交通的发达程度及居民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均P0.05)。在调查中发现居民不愿与家庭医生签约,首先是对家庭医生的技术问题持怀疑态度占31.18%,其次是对服务内容不了解占17.20%。愿意接受有偿服务的居民希望获得的服务:对常见疾病的诊治占44.08%,其次为养生保健占40.86%。结论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持怀疑态度,居民知晓率和签约率均不高。要提高签约水平,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定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8.
《现代医院》2016,(8):1241-1243
目的分析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被确诊为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并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常规管理。观察两组在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管理1年后,干预组在起居方式、饮食方式、体育运动、服药依从性、压力管理等的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晕厥和摔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有效促进了社区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
李冰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4):27-30
上海市已在多个区、县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其核心是在居民与家庭医生制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契约式签约服务.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意愿程度一般,主要影响因素有居民对本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知晓程度、就医行为、转诊经历及对社区首诊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50.
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是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础.根据对四川省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长和乡村医生的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针对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推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政策思考,为决策者进一步优化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