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0篇 |
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44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98篇 |
预防医学 | 332篇 |
药学 | 71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66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基于杭州市县域医共体政策背景,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在杭州市内采用立意抽样选取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和较差的两个地区,每个地区随机选取两家医共体,每家医共体选取1家牵头医院及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测定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签约与未签约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是否签约对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的影响。结果 465位居民的安全获得感类别条目均分最高为(4.20±0.52)分,价廉获得感类别条目均分最低为(3.55±0.99)分;签约居民的总体获得感、方便、有效和安全获得感类别条目均分分别比未签约居民高0.18、0.20、0.22和0.16分(均P<0.05);签约家庭医生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安全获得感(β=0.128, 95%CI:0.085~0.521,P=0.007)和总体获得感(β=0.110,95%CI:0.315~4.159,P=0.023);此外,居民的年龄、学历、月收入、医保类型以及对医生的信任也可影响其获得感。结论 居民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监督...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基于制度化理论与吸纳动员理论对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推广和制度化深入剖析,通过对杭州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文献分析法、制度分析法对杭州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执行逻辑进行研究.发现杭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制度化的过程存在两个脉络:从试点发生、理论化与客观化、沉淀推广到实现制度化的政府政策推广过程和注重对各...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在总结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家庭医生签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或建议。鉴于缺乏相关制度保障、财政支持不到位、家庭医生能力不足,未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等问题,本研究指出应强化相关政策倾斜力度、增加相关经费投入、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等,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和拱墅区三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抽样选取6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入户调查50户家庭。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杭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知晓率为44.9%,不同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医保类型、个人健康水平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服务内容最了解的一项是门诊医保起付标准降低300元;了解签约服务政策的途径主要是社区宣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业类型、是否具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健康水平对认知度有影响。居民签约与否对慢病长处方政策的认知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度有待提高;签约居民的认知度高于未签约居民。建议应提高宣传效果,发挥签约人群的\"口碑\"带动作用,加大对政策内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标准,一手抓精准施治减存量,一手抓疾病预防控增量,并将健康扶贫与健康安康建设、深化医改紧密结合,着力解决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问题,使全市因病致贫人口由2... 相似文献
107.
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背景 近年来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签而不约”“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居民作为服务的需求方,研究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对促进签约服务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为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7月-2017年9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1 000例签约居民开展基本情况、家庭医生服务利用与评价、家庭医生续签意愿及原因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获得有效问卷9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结果 900例调查对象中,807例(89.7%)签约居民满意家庭医生的服务,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平均得分为(92±8)分。820例(91.1%)签约居民表示愿意继续和家庭医生签约,其中729例(88.9%)签约居民愿意续签家庭医生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就诊更方便;80例(8.9%)不愿意续签的居民中,56例(70.0%)选择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没有用。χ2检验结果显示,是否熟悉家庭医生姓名及坐诊时间、家庭医生主动联系次数、家庭医生服务态度、是否认为家庭医生看病比非家庭医生更仔细、是否满意家庭医生工作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条目选项不同者的续签意愿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评价较好,家庭医生服务续签意愿较高,建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进而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8.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供需角度阐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目前需方研究多集中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知晓率、签约(续签)率和意愿、满意度等方面;供方研究多集中于签约服务主体(家庭医生团队构成)、激励机制、培养和教育、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评估多基于需方角度。对此本文认为从供方研究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证研究缺乏,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和团队构成、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培养和教育等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9.
110.
我国基层卫生改革措施对糖尿病管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 基层卫生改革创新性措施对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是政策制定、执行和研究者广泛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3年来开展的基层信息化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手段等基层卫生改革措施对糖尿病管理效果的影响,为改善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按照立意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8年8-10月在我国东中西部3个省4个地市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在管糖尿病患者658例。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健康行为及基层卫生改革措施接受情况,其中基层卫生改革措施指标包括:是否纳入门诊慢性病报销系统、是否签约家庭医生,以及分时段预约就诊、“互联网+”随访、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远程医疗、电子药盒提醒服务接受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43.9%(289/6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地市、服药依从性、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否接受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能否得到控制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上过学患者的2.531倍〔95%CI(1.147,5.582)〕,昆山市患者血糖控制率是常州市患者的1.822倍〔95%CI(1.049,3.167)〕,按说明服药偶尔漏服、严格按医嘱服药患者血糖控制率分别是从不服药患者的3.363倍〔95%CI(1.314,8.610)〕和3.876倍〔95%CI(1.629,9.220)〕,签约家庭医生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签约患者的2.466倍〔95%CI(1.523,3.991)〕,接受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接受过患者的2.334倍〔95%CI(1.363,3.999)〕。签约家庭医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优于未签约患者,接受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价的比例高于未签约患者(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互联网+”创新性技术应用等基层卫生改革措施已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初显效果,且二者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基层医务人员主导的信息化手段更易发挥作用,建议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