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27篇 |
免费 | 250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69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57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697篇 |
内科学 | 132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49篇 |
特种医学 | 120篇 |
外科学 | 53篇 |
综合类 | 1614篇 |
预防医学 | 467篇 |
眼科学 | 36篇 |
药学 | 761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788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262篇 |
2020年 | 207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143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336篇 |
2011年 | 293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267篇 |
2008年 | 298篇 |
2007年 | 307篇 |
2006年 | 274篇 |
2005年 | 267篇 |
2004年 | 223篇 |
2003年 | 224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98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目的:探讨凯时联合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聋的协同效应.方法:将91例(94耳)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33耳)、乙组(30耳)、丙组(31耳).治疗方案甲组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金纳多注射液70 mg静脉滴注,1次/d,共14 d,地塞米松10 mg加入上液,1次/d,共3 d;乙组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凯时注射液10 μg静脉滴注,1次/d,共14 d,地塞米松10 mg加入上液,1次/d,共3 d;丙组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金纳多注射液70 mg静脉滴注,1次/d,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凯时注射液10 μg静脉滴注,1次/d,共14 d,地塞米松10 mg加入上液,1次/d,共3 d.结果:甲、乙、丙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1%、60.00%、87.09%,甲、丙组间及乙、丙组间疗效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乙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时及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聋有效,凯时联合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聋效果更好,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提高突发性耳聋疗效的方法。方法:将突发性耳聋病例分为两组,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对照组28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46.4%,两组差异显(P〈0.005),治疗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4.
突发性耳聋亦名特发性聋或暴聋,即在无耳鸣、耳聋的情况下,原因不明,瞬间发生耳呜、耳聋.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达到高峰者,多累及单耳,双耳患病率占1%.现介绍应用丁咯地尔、甲钴铵、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治疗4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药物加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高压氧组 :除用常规药物外 ,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中型或多人式高压氧舱治疗 ,压力 0 .2 MPa30 ,呼吸混合氧 (97% O2 +≤ 3% CO2 ) 5′× 2 + 5′,每天 1次 ,10次为 1疗程。对照组 :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 ml,10 % GS 5 0 0 ml,6 5 4- 2 40 m g(或复方丹参注射液 16 m l) ,地塞米松 10 mg,加能量合剂静滴。同时服用维生素 B族药物 ,2周为一疗程。结果 两组病例经过治疗 ,高压氧组听力恢复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χ2 =3.75 4,P<0 .0 5 )。结论 高压氧与药物并用 ,能提高突发性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6.
127.
许倩茹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4):473-474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耳聋(突聋)听力恢复的原因。方法对收治的60例突聋中合并有糖尿病患者(观察组,n=18))和无糖尿病患者(对照组,n=42)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听力恢复慢于对照组(P<0.05);其年龄多发生在61~75岁;治疗前听阈≥70dB、发病至治疗时间>10天、有伴随症状及并发症是影响听力恢复的主要原因(P均<0.05)。结论早期综合治疗可促进糖尿病合并突聋患者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8.
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聋病人血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检洲,探讨突聋与血氧自由基和自由基的清除剂SO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了30例突聋病人血中NO含量,并以25例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同时还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含量,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含量。砖呆;应用金纳多、能量合剂、克林臭(即马来酸桂哌齐特,钙通道阻滞药)联合静脉输入,突聋各组的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在78.57%以上。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血清NO、MDA水平明显低于患病之初,而SOD活性明显高于治疗之前,P〈0.01。结论;检测突聋病人血中N0、MDA、SOD的含量,能帮助我们探讨突聋的发病机理,估计预后。血氧自由基的升高可能是突聋发病因素之一,而SOD的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索听力损失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6例(16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AS统计软件对纯音听阈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听力损失曲线为全聋型,纯音高频听阈(4 000 Hz及8 000 Hz)损失较重,高频听阈(4 000 Hz+8 000 Hz)大于低频(250 Hz+500 Hz)听阈的患者预后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8 000 Hz的听阈水平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4 000 Hz听阈及听力损失类型。结论:从单、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突聋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高频听力损失程度是突发性聋预后的一个可靠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130.
目的:针对突发性创伤后病人的心理反应及需求提供心理护理。方法:应用心理疏导,借助社会、家庭力量协助病人承受和适应突发性事件带来的现实。结果:通过护士细心、耐心、热心、诚心的护理使病人达到良好的适应和积极情绪的稳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