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374篇
预防医学   32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5篇
  4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尝试依托社交网络平台开展研究生信息采集工作,低成本、高效率完成采集任务。方法 采用H5页面编辑软件制作信息采集页面,以微信、QQ等社交网络为载体进行发布并收集数据。 结果 目标数据共693条,通过平台采集数据739条,有效数据627条。此外,还通过电话和邮件两种方式总共采集数据658条,约占目标数据的95%,基本实现采集目标。结论 妥善使用社交网络平台可以在较短时间通知到目标用户群,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22.
采用自然实验法探讨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大学生团体归属感的干预效果。筛选大致匹配的大学生随机分配2组,对实验组开展持续10周、每周1次2小时的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对照组不做干预处理。结果显示,表达性艺术治疗干预方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团体归属感各维度得分、总分及自尊水平,降低小组交流恐惧、会议交流恐惧和总交流恐惧,但对改善社交焦虑、二人交流恐惧和公众交流恐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3.
王亚  李婷  朱若平  徐琪  梁希  周妍 《安徽医学》2023,44(5):515-518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孤独症特征(ATs)患儿社交行为和家庭环境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106例ADH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社交反应量表(SRS)评分分为ADHD-ATs组(SRS评分≥60分)和对照组(SRS评分<60分),各53例。比较两组SRS、中文版ADHD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IV)、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估结果。结果 ADHD-ATs组SRS总分、社交知觉、认知、沟通、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ATs组SNAP-IV总分、注意缺陷、对立违抗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ATs组FES-CV亲密度和独立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DHD-ATs患儿较一般ADHD患儿存在显著的社交困难,并且注意缺陷和对立违抗症状更突出,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和独立性较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社交回避的引发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7个亚主题,即理想自我形象构建无能(包括面对面交流困难、潜在的负面评价),自我价值感削弱(现实的无效应对、社交活动参与度降低、加重家庭负担的愧疚感),社会支持缺乏(亲友认同支持不足、专业支持不足)。 结论 医护人员需重视鼻咽癌患者社交回避的影响因素,加强医院、社区、家庭的协同合作,增强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社交心理负担,使其重返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25.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SP)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 isorder,SAP),指病人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在公共场合进行社交活动,如将病人暴露在这种环境中,会产生焦虑或惊恐发作[1,2]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是继抑郁,酒精依赖后第三种常见的精神障碍[3]。病人害怕社交或职业场合,感到强烈的焦虑和痛苦,并竭力回避,常损害病人的社会功能。过去常被忽视,其实并不少见,发病率农牧区高于城市,女性发病率稍多于男性,大多数病人回避治疗。1病因分析关于社交恐惧症与回避性人格障碍有相当大的重叠,在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在治疗上有着共同性。儿童时期的行为迟钝可能是社交恐惧症的预兆。也有的学者报道,发现社交恐惧症遗传率高达30%,遗传因素能够对焦虑障碍和抑郁症作一定的解释[4]。生长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也可能从小就形成的特殊个体。如果没有见过集体场面,文化层次低,受过陈旧的习惯教育影响,如男女有别,年幼时封闭式家庭,不与外界人接触,逐渐形成社交恐惧症。怕与人交往的因素,与人交往中怕失去自我的良好形象,不能获得满意的人际关系,与人交往无信心,有自卑感,与人交往感到无能为力,不知如何交往...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心理治疗对青年学生社交焦虑症的治疗作用,笔者对26例青年学生社交焦虑症患者采用了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26例社交焦虑症患者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交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交往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9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MCMQ的回避,屈服因子分及SAD评分明显偏高,而面对因子分明显偏低;(2)MCMQ面对因子分与SAD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而回避,屈服因子分与SAD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偏向以消极的回避,屈服为主,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难,心理行为指导和应激干预工作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8.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社会交往或参加社会活动有关的焦虑,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患者对这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所领悟和认识,然后采用系统脱敏法、放松和模拟情景,逐步减轻患者与人接触的紧张情绪,最后达到咨询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移动医疗社交网络在加强患者基础胰岛素治疗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作者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1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3例(男137例,女116例)运用移动医疗社交网络进行管理和指导诊疗;对照组261例(男140例,女121例)使用传统模式进行管理和治疗;随访3个月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结果实验组随访结束时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84%vs.59.39%,P<0.05),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79%vs.13.41%,P<0.05),达标停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97%vs.7.28%,P<0.05)。结论移动医疗社交网络管理糖尿病患者较传统管理模式有一定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