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18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39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16篇
  3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目的观察硫辛酸胶囊治疗缓解期多发性硬化(MS)及视神经脊髓炎(NMO)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符合MS与NMO诊断标准的16例缓前期患者,按患者病程长短分为1年、1年以上两组,均给予口服硫辛酸胶囊0.6·d-1治疗,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分别采用扩充神经功能残疾量表(EDSS)方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硫辛酸胶囊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比较,p<0.05;并且短病程组患者的EDSS评分改善显著好于长病程组,两组间比较,p<0.05虽然两组患者口服3个月比口服1个月时的EDSS评分仍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胶囊可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并且越早服用硫辛酸治疗效果越好;随着服用时间延长,其益处可能更加明显。该药物副反应轻微,效果良好,为中枢神经脱髓鞘病缓解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2.
患者,男,76岁,因“右侧额纹消失、口角左歪1天”于2013年1月2日人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陈旧性脑梗死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示,血压140/85mmHg,神志清,精神差,言语流利;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闭合不全,露白约2mm,右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左歪,伸舌居中,无舌肌震颤;颈软,四肢末端浅感觉减弱,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入院诊断为右侧面神经麻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测定硫辛酸胶囊中硫辛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RP HPLC法测定硫辛酸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 0.15%磷酸(38:62),检测波长为220 nm。采用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和长期实验考察硫辛酸胶囊稳定性。结果硫辛酸浓度在5~500 μg&#8226;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23%,精密度、稳定性等均符合测定要求。硫辛酸对光照较敏感,在市售包装下,稳定性较好。结论RP HPLC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硫辛酸的含量测定。硫辛酸在避光、室温条件下,能较长时间保存。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A组患者接受甲钴胺治疗,对照B组患者不接受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7.5%显著高于对照B组。结论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1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三组:α-硫辛酸组,依帕司他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均以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神经传导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依帕司他组有效率为74.54%,α-硫辛酸有效率为70.9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效果优于单药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与α-硫辛酸均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相当,二者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硫辛酸治疗,B组给予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经过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缓解,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B组为9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均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NCV及SNCV均改善,两组患者的SN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对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50)、甲钴胺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肢体疼痛程度、神经传导功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VA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幅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胫神经MCV、尺神经、正中神经SCV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45/5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62.0%(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6,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3/50)、4.0%(2/50)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较甲钴胺单独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10—2013-08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及硫辛酸治疗,疗程3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结果 2组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观察组更明显,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接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甲钴胺与胰激肽原酶注射剂治疗,研究组37例患者,采用甲钴胺与α-硫辛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依次为89.19%(33/37)、8.11%(3/37),对照组则为75.00%(27/36)、22.22%(8/3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采用甲钴胺与α-硫辛酸治疗,相较于甲钴胺与胰激肽原酶注射剂治疗效果更佳,疗效更为显著,在改善患者感觉运动传导神经速度上尤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α-硫辛酸合用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和α-硫辛酸合用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5 d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t=5.32,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t=9.12,P<0.05);治疗60 d后差异显著(t=10.7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甲双胍与α-硫辛酸合用后的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