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10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786篇
药学   115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各种类型组织材料移植术效果最佳,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为了进一步简化手术操作,改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移植物的固定方式从传统的缝线缝合转变为各种无缝线的固定方式,均取得不错效果。本文总结和分析目前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常用的移植物类型及其固定方式,以期为眼科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改良睑板腺压榨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诊的24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号码表法将其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改良组患者采取改良睑板腺压榨法治疗,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睑板腺压榨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参数、总体治疗效果、眼结膜上皮损伤程度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结果治疗后,改良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film,BUT)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结果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均P <0.01),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S)、睑脂性状、睑脂排出难易程度、睑板腺评分和OSDI总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均P <0.01),眼结膜上皮损伤程度显著轻于传统组(P <0.01)。结论相比于传统睑板腺压榨法,改良睑板腺压榨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并发症更少,对眼结膜上皮损伤更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过敏性眼表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人群患病率约20%。虽然多数过敏性眼表疾病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且临床上多数患者可正确地得到诊断和治疗,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未能及时准确诊治,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非针对性药物,产生了药物的毒副反应,延误了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因此,我们对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既往病史的收集和相关的检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观察,以明确目前过敏性眼表疾病患者的诊治现状,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44.
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办的"晶状体疾病的诊治及进展"(项目代码20110702043,Ⅰ类学分10分)与"眼表疾病的诊治及进展"(项目代码20100702036,Ⅰ类学分10分)学习班将于2011年11月7~1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行。学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正常儿童和青少年的眼表健康状态。方法招募健康、无眼表刺激症状的3~18岁儿童及青少年70名,观察眼表健康形态,评估睑缘异常评分、睑板腺评分、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评分(FL)、泪膜破裂时间(BUT)等眼表指标。按年龄分为儿童组(3~11岁)和青少年组(12~18岁),分析比较两组各眼表指标的差异。结果 70名受检者中,22名(31.4%)睑缘异常评分≥1分,20名(28.6%)睑板腺评分≥1分;11名(15.5%)角膜上皮荧光素钠着染,评分0.24±0.59分;58名(81.7%)BUT≥10秒,平均9.29±2.28秒。儿童组与青少年组比较,睑缘异常评分较低(χ2=3.86,P<0.05),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较高(t=2.259,P<0.05),而睑板腺评分、BU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健康、无眼表刺激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可存在睑缘异常和角膜上皮荧光素钠着染的现象。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睑缘异常的比例增加,而角膜上皮损伤呈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46.
目的:运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小梁切除术后泪膜的早期变化。方法:收集青光眼患者41例46眼,分别于小梁切除术前1d,术后1d;1wk;1mo 行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 first tear break up time,FT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average tear break up time,ATBUT)、非侵入式泪河高度( non-invasive tear meniscus height,NITMH)、脂质层厚度分级及睑板腺完整度评分检查。结果:与术前1 d 相比,术后1 d;1 wk;1 mo 的 FTBUT、ATBUT缩短(P<0.05),脂质层变薄(P<0.017)。术后1d的NITMH高于术前1d,而术后1wk和1mo的NITMH低于术前1d(P<0.05)。睑板腺完整度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快速、精确地评估泪膜的功能。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在术后短期内可对泪膜的稳定性及泪液的分泌量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眼表状况的影响。

方法:对2014-09/12间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150例20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有无合并结膜松弛症,分为正常组110例140眼和结膜松弛组40例60眼; 随访3~6mo,观察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异物感、泪溢及结膜充血等情况以及上述情况恢复到术前状态所用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正常组和结膜松弛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19.16,均P =0.00),术后两组患者眼部异物感、泪溢情况、结膜充血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 比较两组患者BUT、眼部异物感、泪溢和结膜充血等情况恢复到术前状态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14.18、27.41,均P=0.00)。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使白内障患者的眼表状况明显变差; 结膜松弛症在白内障术后可显著延迟患者眼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8.
由于直接与较为脆弱的眼部接触,眼用制剂对安全性要求极高,而为了保证无菌环境,多数眼用制剂中加入了抑菌剂用于防止其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然而起到灭菌作用的同时,抑菌剂却也有损伤眼表的可能。随着人们逐渐关注到这个问题,未添加抑菌剂的眼用制剂或许会更受青睐。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研究无眼表临床症状的正常人睑板腺形态及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无眼表临床症状正常人79例137只眼,分为5个年龄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睑缘及睑板腺分泌物情况,并行泪液分泌试验;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测定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对睑板腺图像行缺失分析。分析睑板腺缺失及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睑板腺缺失及功能与泪液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睑板腺缺失比例(r=0.359,P<0.001)、与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r=0.443,P<0.001)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睑板腺缺失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18~29岁)与B(30~39岁)、C(40~49岁)、D(50~59岁)、E(≥60岁)组,B组与E组,D组与E组比较,睑板腺缺失比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睑板腺分泌能力下降,睑板腺缺失比增大,年龄增长为正常人睑板腺缺失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