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16篇 |
免费 | 364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51篇 |
口腔科学 | 864篇 |
临床医学 | 427篇 |
内科学 | 303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60篇 |
特种医学 | 3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43篇 |
综合类 | 1064篇 |
预防医学 | 241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34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75篇 |
肿瘤学 | 3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98篇 |
2022年 | 271篇 |
2021年 | 353篇 |
2020年 | 223篇 |
2019年 | 205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220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48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方法核查放射治疗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剂量学参数的可靠性验证。方法 在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用建立的TLD方法,核查10条6 MV光子线束剂量随照射野大小和45°楔形板等变化,4条9 MeV电子线束轴向最大剂量点处等剂量学参数,TLD估算结果与剂量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 MV光子线束TLD估算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4.7%,按照IAEA要求允许偏差不超过±7%;9 MeV电子线束TLD估算结果与平行板电离室测量结果平均相对偏差为2.4%,均未超过IAEA允许偏差要求(±5%)。结论 用TLD核查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放射治疗剂量学参数方法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牙科用锥形束CT(CBCT)对于牙隐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例经CBCT检查发现并最终由临床确诊为牙隐裂患者纳入研究,CBCT参数均设定为高kV条件,采用薄层0.3mm、小视野80mm×80mm进行连续容积扫描,运用CBCT多平面重组(MPR)观察裂纹在多轴位上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CBCT检查后,8例影像均显示低密度线状裂纹,其中近远中向5例,颊舌向3例,且临床证实CBCT征象符合牙隐裂表现.结论:CBCT影像精密度高,成像清晰,可以观察到牙隐裂的深度和范围,可作为临床诊断牙隐裂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疗程中在线校正分次间位移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保乳术后行全乳IMRT患者18例,共获取452次CBCT图像,获取CBCT校正前后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及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曲线。 结果 患者分次间位移幅度变化较大,同一患者不同方向的分次间位移幅度差异也较大。疗程中左右(LR)、前后(AP)和头脚(SI)方向分次间位移差异最大为0.22、0.49和0.48 cm,CBCT校正后LR、AP和SI方向位移差异最大为0.16、0.21和0.17 cm,CBCT在线校正降低了放疗疗程中患者SI方向的分次间位移(-0.08 cm 和0.03 cm,t=-2.373,P<0.05)和LR、AP、SI方向的随机误差(t=5.302、6.689、4.812,P<0.05),系统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CT校正前后放疗疗程中患者分次间位移无明显规律性。结论 对于保乳术后IMRT患者,通过自动像素-解剖结构密度配准实施CBCT在线校正降低了放疗过程中患者头脚方向的分次间位移和三维方向的随机误差;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CBCT在线校正前后患者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离散度较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四维锥形束CT(4D-CBCT)指导肺癌内靶区勾画的可行性。方法 简单随机法选取本院24例肺癌患者。平静呼吸下CT模拟定位获得CT图像,首次治疗前4D-CBCT扫描获得4D-CBCT中位图像,将4D图像重建算法更改为3D,获得3D-CBCT图像。图像融合算法取骨配准,分别在定位CT、4D-CBCT中位图像、3D-CBCT图像上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定义GTV到临床靶区(CTV)的外扩边界为7 mm,获得CTVCT、ITV4D和ITV3D,基于CTVCT在三维方向上外扩5 mm得到ITVCT。比较靶区间中心点位置、体积、相似度和相互包含关系的差异。结果 ITVCT与ITV3D在中下叶组的头脚方向上,靶区中心点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7,P<0.05)。在靶区体积方面,ITVCT最大,与ITV3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1,P<0.05),ITV4D最小,但与ITV3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VCT与ITV3D相似度均数<75%,ITV4D与ITV3D相似度均数>90%(Z=-2.940、-2.975,P<0.05)。ITVCT、ITV4D未被ITV3D包含的比例均数为40%和5%(Z=-2.952、-3.185,P<0.05)。结论 4D-CBCT的中位图像可以缩小内靶区的勾画范围,为肺癌的自适应放疗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55.
摘要目的明确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人是否在脑大体结构、微细结构或脑灌注方面存在能解释该病症状的差别。材料与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确定15例CFS病人,这些 相似文献
56.
前交叉韧带解剖双束重建中股骨隧道建立路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前瞻性研究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解剖双束重建术中,采用经胫骨隧道与经前内人路定位建立股骨隧道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在连续30例ACL患者的解剖双束重建术中,首先分别以45°、55°角钻取胫骨隧道,关节内出口分别在ACL胫骨解剖附丽区印记的前内和后外,保留1~2mm间隔骨桥;关节外入口分别位于胫骨结节内侧和内侧副韧带前缘的前方,间隔以两枚Washer不重叠为准,分别用于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的移植重建。然后分别经两胫骨隧道,将两根球头空心钻的钻杆自胫骨隧道插入关节内,观察两钻头杆能否到达理想的股骨隧道,录像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组30例患者中,经胫骨前内侧束隧道插入的钻头杆,在股骨侧的指向全部偏高、偏前,无一例能完全或部分到达股骨侧前内侧或后外侧束隧道口;而经胫骨后外侧束隧道的钻头杆,经屈或伸膝调整角度后,5例(16.7%)可完全到达、8例(26.7%)可部分到达股骨的前内侧束隧道口;有2例(6.7%)可完全到达、6例(20.0%)部分到达股骨的后外侧束隧道口。而经前内入路屈膝120°后,28例(93.3%)定位可达到理想位置。结论在ACL解剖双束移植重建中,经胫骨隧道定位钻取股骨隧道的方法不可靠、准确性差、变异较大、可重复性差;而经前内入路方法可调节性强、准确性好、股骨隧道短、不受胫骨隧道方向、角度和直径的影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但应注意要在较大的屈膝角度下定位钻取。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保留部分包皮的阴蒂肥大缩小整形术的手术效果,并对阴蒂肥大缩小整形术的手术策略进行分析。方法:2009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对8例阴蒂肥大患者采用保留阴蒂背侧神经血管束并保留阴蒂9点钟至3点钟方向部分包皮的方法,用背部正中、冠状沟以远半圆形皮瓣形成新阴蒂的阴蒂头。结果: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阴蒂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1年,患者均对阴蒂外形满意,阴蒂感觉良好,无过度敏感、勃起疼痛症状,2例成年患者婚后可正常性生活。结论:对阴蒂肥大患者采用保留阴蒂背侧神经血管束并保留阴蒂部分包皮的手术方法,能避免术后阴蒂直接受到摩擦,可保留术后阴蒂感觉及作为性器官的功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估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LF1537 Blunt Tip)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并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分为观察组(使用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和对照组(常规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
结果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腹部手术史符合正态分布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0.287、0.664);两组的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6.6 ± 19.1)min vs (65.8 ± 29.2)min]和术中出血量[(51.0 ± 21.9)ml vs (118.4 ± 50.7)ml]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的输血(2例 vs 6例)、住院时间[(6.3 ± 2.2)d vs (6.7 ± 2.8) d]、中转开腹(0例 vs 2例)、并发症发生(4例 vs 7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0.391、0.182、0.472)。
结论本研究中将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LF1537 Blunt Tip)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能够更加安全有效的对血管和组织进行闭合和切割,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使手术更加可靠、快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60.
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片与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3DVR)图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的100例患者,具有完整的普通X线片及64层螺旋CT轴位扫描图像与3DVR图像资料,比较X线片及3DVR图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CT轴位扫描图像诊断肋骨骨折91例共455处,3DVR图像诊断骨折89例共454处,X线片诊断骨折52例共206处。以CT轴位扫描图像为标准,3DVR图像诊断肋骨骨折的敏感性为97.80%,特异性为100.00%;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为60.46%,特异性为66.67%。结论 64层螺旋CT3DVR图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X线片,与CT轴位扫描图像相比,具有定位容易和骨折显示直观、明确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