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16篇 |
免费 | 364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51篇 |
口腔科学 | 864篇 |
临床医学 | 427篇 |
内科学 | 303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60篇 |
特种医学 | 3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43篇 |
综合类 | 1064篇 |
预防医学 | 241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34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75篇 |
肿瘤学 | 3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98篇 |
2022年 | 271篇 |
2021年 | 353篇 |
2020年 | 223篇 |
2019年 | 205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220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48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完整及重建后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采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MCL前束疗效。方法成人完整上肢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左、右侧各6具;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及压敏胶片测量方法,分别测量MCL前束完整(对照组)及使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后(实验组)肘关节屈曲0、30、60、90°时关节外翻松弛度、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及肘关节内压强。结果两组在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下,组内及组间关节松弛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肘关节屈曲0°时两组肘关节压强小于其余屈曲角度(P<0.05),及对照组小于实验组(P<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内肘关节屈曲0°时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大于其余屈曲角度(P<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前束对维持肘关节外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金属界面螺钉加人工肌腱重建后可即刻恢复内侧稳定。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对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进行定位分析,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常规X线检查难以准确定位的58例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行CBCT扫描,三维重建,对埋伏多生牙行定位分析,确定手术进路,指导临床手术。结果:CBCT精确定位58例患者73颗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清晰直观得显示了多生牙的数目、位置、形态、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根据CBCT信息制订手术方案,患者均顺利拔除多生牙。结论:锥形束CT可以准确定位埋伏多生牙,利于术中发现多生牙,减少手术对邻近软硬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43.
四维锥束CT(4D-CBCT)成像可以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提供精确的实时呼吸运动定位信息,如何提高4D-CBCT重建图像
的精确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压缩感知方法(PICCS)算法在基于压缩感知(CS)理论的所有4D-CBCT重建算法中表现上佳,本
文提出的改进先验图像的PICCS算法在传统PICCS算法基础上针对先验图像进行改进,按照每一个相位的位置信息构建其对
应的先验图像,消除了投影数据不匹配所导致的重建图像运动模糊的现象,实验结果展示了文章方法相比传统的PICCS重建结
果组织边界更加清晰,运动伪影减少,图像分辨率提高。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并分析第三磨牙的临床特征,为第三磨牙的拔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8年1—10月本院口腔科的97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读取其全景片,观察、分析第三磨牙存在、阻生情况。将全景片示与下颌管接近的第三磨牙结合其锥形束CT检查,分析其与下颌管的位置关系。结果全景片示第三磨牙存在率为97.14%,阻生率为48.13%。锥形束CT示高、中、低位第三磨牙的下颌管缺损率为28.75%、58.39%、76.47%,高位阻生下颌管缺损率小于中、低位阻生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磨牙阻生类型中,垂直、水平、近中、倒置、舌侧阻生时下颌管缺损率为59.09%、47.42%、46.43%、60%、50%,各阻生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下颌管位于第三磨牙颊侧、舌侧、根方、牙根间时下颌管缺损率为30.51%、75%、65.85%、80%,下颌管位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磨牙存在及阻生率较高,多需拔除。在拔牙前通过全景片及锥形束CT对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及与下颌管位置关系进行初步评估,为制定拔牙方案和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膝关节脱位是膝关节损伤的一种特殊形式,多发生于高能量损伤、交通伤,尤其是摩托车伤,严重者将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故探求有效治疗方式,减轻功能障碍,改善预后极为重要,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机器挤压伤致右膝关节脱位并发膝关节韧带复杂性损伤,不伴半月板及血管神经损伤,未并发膝关节周围相关骨折等,于2019年4月5日在甘肃省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骨科就诊。患者入院后行右膝关节CT(三维重建)影像学检查(见插页图1~3),无相关部位骨折及Hoffa骨折,膝关节MRI检查明确存在多发性韧带损伤(见插页图4~6)。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在三维影像选取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建的不同水平面之间差异,分析不同水平面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位置的影响,为颅面部三维头影测量水平参考平面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名正畸治疗前面部基本对称患者(颏下点离正中矢状面≤2 mm), 获取DICOM格式的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并导入到Dolphin软件,将鼻根点、蝶鞍点和枢椎齿突最高点构建正中矢状面,测量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中随机三点构建的4种水平参考平面。分别定义为,平面1:水平面由右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成;平面2:水平面由左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构成;平面3:水平面由双侧耳点与右侧眶下点构成;平面4:水平面由双侧耳点与左侧眶点构成。记录4个平面在三维空间当中的俯仰角、侧偏角和横滚角。间隔两周,一位研究者进行两次测量。计算组间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两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测量者自身的可靠性,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组内4个平面之间的差异,按年龄分为13~17岁组和≥18岁组。以枢椎齿突最高点为原点计算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位置,应用圆周长公式分析头部转动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的影响。结果: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三点构建的4种平面之间俯仰角、侧偏角和横滚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6、0.314、0.341)。头位转动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的影响分析结果为:1°俯仰角变化产生耳点约0.5 mm、眶下点约1.6 mm的变化;1°侧偏角变化产生耳点约1.1 mm、眶下点约1.5 mm的变化;1°横滚角变化产生耳点约1.2 mm、眶下点约0.7 mm的变化。结论:对于面部基本对称个体,应用三维头颅影像对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中随机选取三个点构建的4种水平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双侧眶下点和右侧耳点构建的水平面可能最适合临床使用;头部不同方向的转动使双侧耳点和双侧眶下点产生不同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青少年多生牙影像学和临床特点,阐明锥形束CT (CBCT)在多生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过CBCT扫描并已确诊的青少年多生牙患者共146例,分析患者性别、多生牙数目、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及骨组织的结构关系等,评估多生牙形态不同引起邻牙吸收率的变化。结果:14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98:1(97/49),其中95例(65.07%)为单个多生牙。146例患者共有203颗多生牙,其中圆锥形多生牙为132颗(65.02%),倒置多生牙112颗(55.17%),牙根弯曲多生牙48颗(23.65%);多生牙形态不同引起牙根吸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直观显示多生牙数目和位置等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可为多生牙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8.
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作为一种下肢过度使用型损伤,已发展为膝关节外侧疼痛的常见原因。目前针对髂胫束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肌力训练、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在这些方法中,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往往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下肢肌力训练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关注患者恢复过程的动态变化,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纠正异常步态,减少疾病的复发率。目前髂胫束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不统一,需进一步研究与下肢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制定更科学、更全面的肌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9.
我们自1993~1996年共收治18例因闭合损伤或陈旧开放性损伤所致的锤状指畸形的患者,采用髂胫束移植方法修复断裂的指伸肌腱远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24~52岁;食指8例,中指2例,无名指3例,小指5例;闭合性损伤10例,陈旧开放性损伤8例;随诊病例,3年者8例,2年者5例,1年者3例,半年者2例;锤状指畸形完全恢复正常12例,明显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2例。治疗方法手术采用指根麻醉。在末节指间关节背侧做“”形切口,显露指伸肌腱断端,并适当清创,修整形成的瘢痕,若粘连需小心游离。视… 相似文献
50.
报告保留阴蒂头及其背血管神经束的阴蒂成形术11例。其中女性假两性畸形5例。男性假两性畸形及真两性畸形各3例,社会性别均为女性。11例术后效果均满意,呈现女性外生殖器有阴蒂的正常外观与功能。本文对阴蒂成形术的4种手术方法作了描述并加以讨论,认为以保留阴蒂头及其背血管神经束的阴蒂成形术效果最为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