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1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6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张学文教授学术思想勾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文教授,生于1935年,祖籍陕西汉中。出身于三世中医之家,秉承其父张致东先生之遗风,耕耘杏林五十余载,在学术上勇于创新、在临床上精益求精、在科研上成果累累、在教学上桃李满园,因而成  相似文献   
22.
霍湛锋 《国医论坛》2003,18(5):18-20
升降散出于清代中原名医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近代名医蒲辅周在《蒲辅周医疗经验》中介绍用升降散“治疗温疫疗效很好”,并附“杨氏治温十五方”。笔者据其方证特点和异病同治原理 ,临床用其治疗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疗效确凿。现举验案以佐证 ,并附己见以探讨。1 验案举例1 .1 痰火癫狂案 宫某 ,男 ,1 8岁 ,高中学生 ,1 998年 1 2月 2 7日初诊。精神失常 1个月。患者性格内向 ,平素少言 ,病因高考升学未遂愿 ,痛失女友 ,后发誓要考名牌大学 ,9月入母校复读 ,学习刻苦 ,不分昼夜 ,2个月后时而头晕痛 ,记忆力下降 ,失眠多梦 ,心烦 ,乏力 …  相似文献   
23.
略谈火(热)邪证治薛勇江苏省高邮市周山乡卫生院(225612)1火(热)邪的特性火邪按其来源有内火外火之分。外火一是指感受温热邪气而来,二是风、寒、暑、湿、燥等外邪转化而来,亦即所谓“五气化火”。内火多因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于调顺而致情志过极,亦...  相似文献   
24.
万毅刚 《国医论坛》1997,12(4):16-17
湿温初起的发热、出汗、腹满或痛、神志变化等症候,是湿郁肌表,湿郁化热,湿热交蒸等病理变化的具体表现,湿温感邪途径既有从表伤肺卫者,又有由口鼻而入肺胃者,因此,湿温初起的治疗特点是“汗之”、“下之”,治疗时间应在日中或子夜。  相似文献   
25.
直肠给药法治疗外感热病急症临床研究概况吕文亮(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关键词外感热病急症直肠给药法临床研究综述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急症欲达到高效、速效、安全的基本要求,除正确选用中药和剂型外,给药途径十分重要,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传统的膏、丹、丸、...  相似文献   
26.
外感热病用人参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热病治以祛邪为主,但历代医家在外感热病的论治过程中应用人参颇多,细析之,发现具有一定的规律,试探讨如下.1 表证用之以助解表达邪 外感热病初起邪气在表,治之当鼓邪外出,其要在汗.若正气亏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往往无力作汗达邪,则须扶助正气、益气助阳、生津托邪.人参味甘微苦而性温,能补五脏,益元气,脏腑气旺则邪易外解,在解表方中用之,有汗后不伤正之寓意.此首推《伤寒论》治中焦阳气不足、外感寒邪之桂枝人参汤,尔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败毒散将人参配入柴胡、羌独活诸药之中,共成发汗解表、益气扶正之剂.对此,《寓意草》曰:“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至,使邪气得药,涌而去,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温病条辨》则谓本方“以人参为君,坐镇中州,为督战之帅.”《古今名医方论》曰:“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流连,发中带补,真气不致于耗散”.可知此时用人参非专于补虚,但其扶弱之力,有助于振奋正气以达表邪,邪去正安.验之临床,凡虚弱之人初感,或常人久感不愈,表寒证用红参3~5g或党参9~18g,表热证用西洋参6~9g,加入对证方中,往往能于2、3剂内获效.  相似文献   
27.
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是古代医家研讨外感热病的理论概括.随着外感热病临床实践的深入,统一外感热病辨证体系为众多医家学者所关注.运用何种辨证方法才能使三者统一起来,不仅是当前中医教学和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亦是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中医理论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尝试着对原有的三种辨证方法进行论证,归并取舍及寒温融会地纳入外感热病证谱的各种证候,提出病期、病性及病位的外感热病三维辨证方法,综合分析外感热病的证候与病理,以全面适应外感热病的辨证.  相似文献   
28.
胡萍 《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2):15-15
高热临床常见。中医称“壮热”、“实热”、“日晡潮热”均属于“高热”的范畴。临床上除病因治疗外,常辅以物理降温和解热镇痛药来退热。而物理降温效果有时并不理想,解热镇痛药长期使用可引起毒副作用及药物依赖性。笔者在处理高热病人时,采用针刺退热,见效快,患者痛苦小,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9.
著名中医疑难病专家黄保中主任医师,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分会副会长、西安市中医医院院长,同时,他也是国家二部一局确认的第二、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长达半个世纪,学验俱丰,在诊治疑难病,尤其是肝病、肾病及热病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作为黄老师的学术继承人,随师临诊,耳闻目染,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去年冬末春初的那一场突如其来的抗击"非典"工作中,多次聆听了黄老师对包括"非典"在内的外感热病的系统性讲解,深刻体会到黄老师不但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中医内科疑难病名家,而且也是一位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的外感热病学专家.现据己随师所获,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陈光明 《四川中医》2004,22(6):29-30
阳虚之躯,感受湿热病邪,在分解湿热的基础上,分别参以扶表阳、助中阳、温肾阳之药品,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