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发病例数与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人数庞大,给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效识别结核病和LTBI对控制结核病疫情有重要意义。菌阴肺结核和LTBI的诊断依赖于结核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现行结核感染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和抗原抗体检测。在现行的三类方法基础上,研发出了敏感度高、特异度强、试验操作简单、可用于LTBI和结核病诊断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简称“EC”)。目前,已完成EC的Ⅰ、Ⅱ和Ⅲ期临床试验。其中Ⅲ期临床试验中对1559名健康人群的筛查中发现,EC与IGRA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88.77%);对791例临床诊断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EC、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检测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且三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479名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人员的研究发现,EC与T-SPOT.TB的两次检测阴性一致率较高(88.20%和93.17%);在卡介苗接种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中发现,EC和T-SPOT.TB基本不受卡介苗的影响;对394例临床诊断非结核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EC与T-SPOT.TB阴性符合率较高,且一致性较好(87.21%)。基于EC在用于诊断结核感染安全且有效的基础上,EC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批而准予上市。经广泛征求有关结核病防控、临床和研究等领域的专家意见,在系统总结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EC的临床试验结果,形成了EC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介绍了EC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使用对象、使用方法、结果判读,以及临床意义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kDa(相对分子质量为11 000)蛋白(简称"重组11kDa蛋白")在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和卡介苗接种鉴别中的应用。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北京市怀柔区结核病防治所和北京市大兴区结核病防治所,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在以上3个区的高校和工厂招募健康志愿者。共计招募3001名志愿者,所有志愿者体检合格,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所有志愿者采用Mantoux法进行重组11kDa蛋白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同体双臂皮肤试验,分别于不同前臂皮内注射0.1ml重组11kDa蛋白(10μg/ml)和0.1ml TB-PPD(50U/ml),观察注射后72h后的皮肤反应。于皮肤试验前采集所有志愿者的静脉血,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采用"一致率(%)"和"一阶一致性系数(the first-order agreement coefficient,AC1)比较重组11kDa蛋白皮肤试验、TB-PPD试验及IGRA结果的差异。3001名志愿者均接受3种方法检测,其中475名3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受试者,...  相似文献   
43.
γ干扰素释放分析T-SPOT.TB诊断结核感染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SPOT.TB是一种γ干扰素释放分析,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对6 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和10 kD培养滤过蛋白肽段库反应的T细胞以诊断结核感染.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受机体免疫力及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在欧洲及美国,T-SPOT.TB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其越来越多的研究用于鉴别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预测结核发病风险等.本文主要探讨T-SPOT.TB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潜伏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血清学特点.方法: 对241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潜伏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41;发病年龄最小19岁,最大91岁,其中71岁以上的病例有94例(39%);早期潜伏梅毒35例,晚期潜伏梅毒65例,无法判断病期的潜伏梅毒141例;TRUST滴度≥1∶8的患者有57例,≤1∶2有154例;潜伏梅毒患者例数逐年增多.结论: 潜伏梅毒病例在住院患者中分布较广,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住院患者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普鲁卡因青霉素是治疗潜伏梅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5.
前列腺(prostatecancer,PCa)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2002年美国前列腺癌的新发患者数高达18.9万/年,因前列腺癌死亡约3.02万人^[1]。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70岁以上男性的潜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25%,其中9.51‰可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目前,多采用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近距离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筛选健康人群(HC)和潜伏性感染肺结核患者(LTBI)的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 (miRNAs),探讨microRNAs诊断潜伏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QFT实验筛选HC组与LTBI组各22例.提取外周抗凝血分离血浆中总RNA,利用q PCR实验检测五个mi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在LTBI组...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通过对高危医务人员,以了解分析结核病潜伏性感染的状况。方法对活动性结核组、高危医务人员组和普通人群组分别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血液结核抗体测定和进行ESAT-6和CFP-10蛋白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FN-γ试验,并结合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分析高危医务人员潜在感染结核病的状况。结果高危医务人员与活动性结核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而高危医务人员组结核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活动性结核组和高于普通人群组,ELISPOT法能区别BCG接种出现的阳性反应,可代替TST对结核进行早期诊断,并有助于发现高危医务人员中潜在的活动性结核。结论 ELISPOT为诊断潜伏性活动性结核的最佳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9.
随着WHO提出2035年消灭结核病的伟大目标,对结核潜伏感染者进行预防性干预作为重要的创新策略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中国是全球结核病第二高负担国家,结核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形下更需要对我国结核病疫情保持清醒的认识,抓住结核病控制的核心和重点。作者从结核潜伏感染的定义、潜伏感染人群发病的时间,以及国外结核病控制的成功经验等方面,进一步说明在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近期传播是导致结核病高疫情的主要原因,发现传染源仍然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核心;同时,提出重视留取痰液质量和建立区域性实验室是提高我国病原学检测能力、发现传染源、控制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0.
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是宿主感染结核杆菌后尚未发病的一种特殊状态。由于大多数活动性结核是潜伏感染的结核杆菌重新被激活所致,LTBI者成为结核患者的重要来源。发现和治疗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危险的LTBI者是控制结核传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LTBI的诊断标准及推荐的治疗方案,希望对临床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