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07篇
  免费   2003篇
  国内免费   1310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166篇
妇产科学   244篇
基础医学   1478篇
口腔科学   846篇
临床医学   8597篇
内科学   4826篇
皮肤病学   557篇
神经病学   884篇
特种医学   15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793篇
综合类   15113篇
预防医学   2944篇
眼科学   421篇
药学   6374篇
  170篇
中国医学   4718篇
肿瘤学   748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1129篇
  2022年   1489篇
  2021年   2395篇
  2020年   1327篇
  2019年   1339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1279篇
  2016年   1228篇
  2015年   1434篇
  2014年   2497篇
  2013年   2483篇
  2012年   3185篇
  2011年   3258篇
  2010年   2930篇
  2009年   2828篇
  2008年   3171篇
  2007年   2728篇
  2006年   2677篇
  2005年   2848篇
  2004年   2062篇
  2003年   1911篇
  2002年   1614篇
  2001年   1230篇
  2000年   931篇
  1999年   688篇
  1998年   653篇
  1997年   624篇
  1996年   523篇
  1995年   398篇
  1994年   366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92-3692
<正>我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深静脉穿刺置管,为临床抢救各种各类患者创造了一定条件,并作出实际贡献,详细资料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深静脉多选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  相似文献   
52.
53.
粘附分子和粘附蛋白在DVT和PT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粘附分子和粘附蛋白通过介导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从而在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①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和重组链激酶 (r SK)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初次发病 1 2h以内的 1 0 5例AMI病人 ,随机给予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 (支架组 ,6 0例 )和静脉r SK溶栓 (溶栓组 ,5 5例 )治疗。观察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成功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病死率 ,出院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并推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 (RWMI) ,出院后 6个月病死率、LVEF和RWMI。③结果 支架组与溶栓组相比较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TIMIⅢ级血流发生率显著增加、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住院病死率显著降低 (χ2 =5 .4 2 4~2 8.931 ,t=7.90 1 ,P <0 .0 5、0 .0 1 ) ;出院前LVEF和RWMI ,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t =3.2 91、2 .1 2 7,P <0 .0 5、0 .0 1 ) ;出院后 6个月病死率、LVEF和RWMI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出院后 6个月LVEF、RWMI与出院前比较 ,支架组与溶栓组均有显著改善 (t=2 .1 92~ 4 .6 1 1 ,P <0 .0 5、0 .0 1 )。④结论 与静脉r SK溶栓治疗相比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可更有效地再通梗死相关血管、降低住院病死率、更有效地保护病人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5.
56.
《微循环学杂志》2006,16(2):F0003-F0003
<正>为了促进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基础及应用研究进展和成果的交流;提高对血小板、凝血因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和微循环变化在血管内皮功能、微血管平滑肌增殖、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相互作用的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血栓性、出血性疾病和微循环障碍临床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理论培训;探讨基因检查和治疗出血性/血栓性疾病的应用进展。《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与湖北省微循环学会于2006年3月22日至25日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共同举办了“全国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学术会议”,两天的正式会议开得很紧凑,也很有收获,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云南、广东、吉林、辽宁、山东、新疆、内蒙、江苏、安徽、海南、湖北等省、市、自治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以及大型企业职工医院共8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学术活动以专家专题报告为主、其间穿插互动讨论和论文交流,形式活泼,讨论热烈,效果很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上海瑞金医院王鸿利终身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曾昭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刘声远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俊堂教授等血栓/止血与微循环研究的知名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为大会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阮长耿院士“血小板粘附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主报告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了血小板粘附的主要关联因素(血流切应力、红细胞数、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受体和内皮下配体),并介绍了临床相关疾病(vWD、BSS)和实验室检查的研究进展。王鸿利教授“血栓与止血检测进展”专题报告介绍了目前临床有待开展的血栓/止血新指标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如血小板微颗粒检测;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检测;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检测;抗体芯片技术;植入前单细胞基因诊断技术等。曾昭炜教授“血栓与微循环中流动的白色微栓”专题报告阐述了微血栓形成的条  相似文献   
57.
背景:家族性巨大黑色素细胞增生症(FGM)是一种罕见疾病,于1984年首次描述并命名为“家族性巨大黑色素细胞黑变病”。其病因尚不清楚。色素增多或减少处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似乎无法向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输送黑色素。目的:作者报道4例新发FGM患者。实施电镜检查以便进一步阐明本病的潜在缺陷。患者和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在色素沉着处和减退处皮损切取活检标本,将标本分成两份;一份经苏木素伊红和马松丰塔纳染色后行常规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58.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50%,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病因。我科从2000年起应用自拟“血栓通汤”治疗脑梗死患者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60.
对128例纤维蛋白原(FG)及血栓弹力图(TEG)的检测,探讨它们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与血栓弹力图K值呈负相关,与ma值及mε值呈正相关;提示TEG对高凝性疾病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