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1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502篇
耳鼻咽喉   592篇
儿科学   729篇
妇产科学   187篇
基础医学   830篇
口腔科学   223篇
临床医学   2526篇
内科学   1457篇
皮肤病学   173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5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45篇
综合类   4059篇
预防医学   878篇
眼科学   126篇
药学   1414篇
  19篇
中国医学   620篇
肿瘤学   1812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483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745篇
  2011年   808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1072篇
  2007年   922篇
  2006年   867篇
  2005年   923篇
  2004年   757篇
  2003年   699篇
  2002年   680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山东省7地(市)消灭丝虫病考核审评工作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42.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年纵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于1983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4~1993年连续10年对原高,中度流行区的18个村进行纵向监测,人群微丝蚴主经和密度逐年下降,分别由1984年的0.17%的14.2mf/120μl,下降至1991年的0.034%和1.2mf/120μl,1992~1993连续2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观察32例微丝蚴阳性者均于3~6年内全部自然转阴,10年中蚊虫平均自然感染率0.04%(157/3825  相似文献   
143.
为了加强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早期强化,不断提高缓解率及长期无病生存率。我院对初治住院的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采用DVPL方案诱导缓解化疗,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20例中完全缓解(CR)19例,初治缓解率95%,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骨髓抑制,时间为用药后2一15天,中位数7.3天;平均WBC第37天,PLT第23.3天恢复至正常范围。本组无明显感染、出血,无重要器官损害,个别病人有轻度脱发及消化道症状,毒性反应为可逆性。维持治疗中无复发及出现髓外白血病等。DVPL方案对ALL选择性好,是比较强烈有效的组合,疗效高耐药株产生少,副作用少,缓解期长,为下一步化疗打下基础,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了解肥西县丝虫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采取措施的效果 ,为开展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作用。方法 对本县 1970~ 2 0 0 0年丝虫病的防治研究及相关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进行评价。结果  1970年调查人群微丝蚴率高达 18.2 5 % ,1973年平均微丝蚴率为 6 .31% ,80年代为 1.15 % ,全县各乡镇均有丝虫病的流行。 1991年调查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0 .6 1% ,主要流行区分布于县西北区域的 15个乡镇 ,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吸人血按蚊。经过 30年的积极防治 ,特别是 1991年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 ,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的海群生药盐的防治 ,加快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 ,1993年经省厅考核 ,人群微丝蚴率为 0 .0 7%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2 0 0 0年全县开展消灭丝虫病的监测 ,人群微丝蚴率和按蚊幼丝虫的自然感染率均为0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 肥西县是以马来丝虫为主的马来和班氏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的地区 ,经过 30年的查治 ,传播已被阻断 ,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5.
腹膜有天然免疫系统保护,除了机械清扫以外还能激活补体、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另外因为尚能激活淋巴细胞介导的继发性扩增系统,所以腹膜还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这对腹腔感染和脓毒症有特殊意义。本文重点复习腹膜的天然免疫系统,并探讨与腹膜相关联的淋巴系统在炎症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6.
刘开彦  陈奋  翁建宇 《循证医学》2007,7(4):196-199
4背景 近年,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可达80%~85%.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s-free survival,DFS)30%-40%。成人ALL预后的改善可能与采用了包括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阿糖胞苷的强烈巩固治疗方案有关.并与根据疾病危险度进行分级分层治疗、根据疾病亚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关。  相似文献   
147.
淋巴上皮样癌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淋巴上皮样癌(LELC)的本质特征。方法: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Cytokeratin、EMA、CD3、CD45、CD20观察6例LELC癌细胞及浸润淋巴组织。结果:癌细胞含有张力微丝和桥粒样连接,Cytokeratin阳性。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能直接破坏癌细胞。结论:LELC是一种具有特殊组织学表现的低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148.
目的: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凋亡水平及其所涉及到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收集33例胃肠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病例,通过TUNEL技术原位检测MALT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凋亡水平,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的凋亡抑制蛋白2编码基因(API2)和Caspase3 mRNA及蛋白,对API2和Caspase3水平作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根据凋亡检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即凋亡细胞数每50个高倍视野小于或等于2的病例组和大于2的病例组,比较2组的API2和Caspase3 mRNA及蛋白。结果:半数以上的MALT淋巴瘤中存在凋亡抑制;凋亡抑制的MALT淋巴瘤病例中API2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没有明显凋亡抑制的病例,但Caspase3 mRNA及蛋白水平在两组病例中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MALT淋巴瘤中存在明显的凋亡抑制,其发生与凋亡抑制因子API2的表达上调有关,但API2对凋亡的调节与Caspase3有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9.
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48例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的分布和特征。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初治成人AL48例骨髓细胞的免疫标志。结果:系列专一型占64.6%,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纯系表达占70.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纯系表达占63.2%;系列非专一型占25%,其中AML伴淋巴细胞系表达占22.2%,ALL伴髓细胞系表达31.6%;混合型占4.2%。结论:白血病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FAB分型(French—American—British Carcinoma staging)与免疫分型结合可互相补充,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metastasi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by contrast-enhanced uhrasonography(CEUS) and time-intensity curve. Methods Forty-one lymph nodes of metastasis from 32 patients were studied by CEUS. The enhancement of echogenicity was evaluated,and the time-intensity curve was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41 lymph nodes examined, 10 (24.4%) showed intense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by CEUS, 23 (56.1%) showed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and 8 (19.5 %) showed scarce intranodal enhancement. There were 20 (48.8%) lymph nodes showed necrosis. Most of the lymph nodes (92.7%) showed peripheral type blood flow, 3 (7.3) % showed mixed type blood flow.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m(P < 0.01). The time-intensity curve displayed steeply in upslope, and gently in decent. The arrival time(AT), time to peak(TTP), peak intensity (PI) ,area and gradient were (7.2±2.5)s,(7.6±2.3)s,(9.5±3.3)dB,(203.4±45.7)dB· s,1.2±0.5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lymph nodes with envelope infringed and no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I and area, while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T, TTP and gradient. Conclusions The metastasis cervical lymph nodes of NPC had specific character by CEUS and time-intensity curve. In this way,it may help us to diagnosis cervical lymph nodes metastasis of NPC,and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for the therapy and prognosis jud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