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编辑同志:我是乡镇卫生院医生,也是贵刊《开卷有益·求医问药》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从中获益匪浅。我乡镇供销社经理,男,42岁,十数年来总是情绪不稳定,热情一阵,消沉一阵。表现为一段时间精力充沛,忙忙碌碌地工作,力争做出成绩评先进,不知疲倦,心情极佳;另一段时间却又显得易疲惫,觉得工作信心不足,甚至平时很  相似文献   
52.
读者来信     
《开卷有益》2011,(12):M0002-M0002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几年来连续订阅,每期杂志我都仔细通读,受益匪浅。2010年底,我突然出现一过性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并稍感下肢麻木等症状。这时我想起在2010年第6期杂志上看过《“小卒中”不容忽视》一文,其中说的症状与我颇为相似。于是我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避免了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开卷有益·求医问药》这一良师使我重新获得了健康,感谢贵刊的编辑和作者为广大读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3.
汝成 《求医问药》2011,(11):1-1
时光荏苒,转眼就是9年。本刊自2003年创刊以来.历经8年零10个月,至今已出刊100期。想起9年前创刊时。我们既无办刊经验。又地处偏僻,且无充盈的物质条件,真是令人惶恐。所幸的是,广大读者、热心的撰稿人、上级新闻出版部门在各方面都给了我们难能可贵的支持.使我们度过了那艰难的时光。在喜迎《求医问药》创办100期之际,我们最想做的就是怀着万分激动和感恩的心,向广大读者、热心的撰稿人、上级新闻出版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4.
《大众医学》2012,(6):18-20
电视剧《心术》的热播,又引发一股对医疗界和医患关系的热议狂潮。其实《大众医学》杂志向来不吝为医患双方提供真诚交流的平台。而此时,你的激情还未完全平复?困惑更多了?没问题,在此我们将带你再从头到底感受一把医务界的“正能量”,帮你全面诠释白衣天使的心声,同时告诉你该持怎样的“心术”求医问药……  相似文献   
55.
一、中国皮肤性病专业门户3G网站已建立,为中国皮肤性病最大信息平台,发布国内外皮肤、性病、美容信息,机构团体,人才资讯,求职招聘,药品、原料、器械、图书信息及交易,求医问药,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  相似文献   
56.
致读者     
《开卷有益》2014,(5):8-8
<正>《开卷有益·求医问药》自扩版以来,收到了热心读者的来信,赞扬本刊文化领域的扩展与延伸,同时也对刊物提出需要改进的意见,对于大众读者的关爱、希望与建议,本刊编辑部深表谢意,并将研究采纳读者的建议,遵照大众读者的需求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刊物。  相似文献   
57.
杨蓉 《中外健康文摘》2006,3(9):101-10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格外关注,身体有何不适就少不了求医问药。本人作为一名从事药剂工作的专业人员,在日复一日的收方、发药及与病人的交谈中发现,现在的病人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有着自己的见地,诸如感冒、腹泻等,首先想到的是头孢菌素、氟哌酸类药物,而且有不少病人一遇到病情一时不见好,就自作主张要求医生替他输液,这带给我许多思考。为此,笔者就如何指导病人合理使用抗生素,远离滥用抗生素的误区,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8.
应文辉 《开卷有益》2006,(11):24-24
一人公费,全家享用,这是目前公费医疗的普遍现象之一,可以说,至今也没有什么良策可杜绝这一现象.利用公费医疗卡,为家里人甚至亲朋好友开点药,似乎无可厚非,算不得什么大错误.例如,公费医疗享用者,开了一盒抗感冒的药物,有一天妻子儿女或亲朋好友感冒了,此药拿出来给感冒者吃一颗,你说是错不是错?从人之常情来讲,这种做法应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然而,如果我们认真想一想和仔细算一算,要是全国人民都是“一人公费,全家享用”的话,国家的损失该有多大啊!这虽不能定性为贪污受贿,至少也可认为是假公济私吧!  相似文献   
59.
患者常犯的错误是,没病的时候不注意健康,让他花一点钱去体检难上加难,而一旦疾病缠身时又惊慌失措,砸锅卖铁一门心思寻觅名医,就好像这世界上真有包治百病的神医一样。抱着这种思想去求医问药,轻者先失望后绝望,重者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60.
问:我是《开卷有益·求医问药》的老读者,贵刊2006年第八期心理热线栏目:保持心理健康系列文章《保持良好情绪防止“癌”从心入》,看后颇受启发。我有一表姐54岁,3年前患乳腺癌已手术切除,目前恢复良好。从她亲身经历中我感受到,癌症的发生的确与个人的负性情绪或心理状态有关,而且患病后心理功能受到很大影响,在治疗和康复中心理调整也是不可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