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24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氯乙烯致肝损伤与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接触氯乙烯致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肝B-超检查异常或丙氨酸转氨酶(ALT)>40作为肝损伤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T1,GSTM1)基因型;应用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RFLP)检测细胞色素P4502E1酶基因型(CYP2E1),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尽管GSTT1基因型分布在肝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当将低、中接触组合并后,阳性型肝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R为0.35,95%CI为0.12-0.97,P<0.05);在高接触损伤组,CYP2E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R为0.35,95%CI为0.12-0.97,P<0.05);在高接触损伤组,CYP2E1clc2/c2c2基因型有更高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R为4.55,95%CI为1.37-15.08,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E1基因型、氯乙烯接触与CYP2E1基因型,CYP2E1与GSTT1基因型,GSTT1与GSTM1基因型间的联合作用与肝脏损伤有关联,经χ^2检验,P<0.05。结论 高剂量接触氯乙烯时,CYP2E1、clc2/c2c2基因型在氯乙烯致肝损伤方面可能是主要感性原因之一,而GSTT1在氯乙烯代谢中可起到解毒作用,尤其在低剂量接触时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毒物代谢酶基因间联合作用与累积接触剂量,最终决定毒物是否产生危害。氯乙烯接触所致肝脏损伤,是由接触剂量以及个体的遗传特性所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92.
氯乙烯的基因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氯乙烯是已知的DNA损伤性致癌物,在体内通过代谢活化形成活化产物而产生乙烯DNA加合物,导致DNA发生编码错误,产生基因毒性,本对氯乙烯代谢酶多态与氯乙烯致慢性损伤间的关系,氯乙烯及其所致的乙烯-DNA轵事物在致突变和致癌性上的作用、氯乙烯及其加合物致肿瘤抑制基因P53和肿瘤尿癌基因ras为,以及这些突变在氯乙烯致癌、致突变上可能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3.
正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rimary hepatic angiosarcoma,PH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内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0.1%~2%[1],多数患者在确诊1年内死亡[1-3],男女比例为3︰1[4]。目前PHA的病因尚不清,其可能与长期接触一些化学致癌物质(如氯乙烯、二氧化钍、砷)有关[5],但多数PHA病例并无相关致癌物质的接触史。PHA早期无症状,进展期右上腹疼痛亦不具特异性[5],CT、MRI可辅助诊断PHA,但常与肝血管瘤或  相似文献   
94.
95.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2):F0004-F0004
许多输液器是聚氯乙烯制造的,生产过程中会残留氯乙烯单体,可致癌。另外还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某化工厂接触氯乙烯作业已婚男女作业工人2O2人生殖机能的影响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在夫妻双方同时接触情况下,各种指标均比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活性碳管采样,二硫化碳解吸,聚乙二醇6000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 用活性碳管以0.2L/min的速度采样10min,采样效率90%以上;方法的重现性好,不同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1.98%-5.83%,平均解吸效率93.7%,测定范围7.5-120.0mg/m^3;最低检出浓度为1.5mg/m^3(采样2L);穿透容量为0.47mg(100mg活性炭)。结论 该法各项指标均达到《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研究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烯的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98.
氯乙烯职业危害的调查分析刘丕华,蔡淑苹,边育红唐山市职业病防治院邮编063000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加压液化,聚合成粉末。无论气体或粉尘均能吸收而致病[1]。急性中毒,主要表现麻醉作用。长期接触氯乙烯时对人体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有人称为...  相似文献   
99.
某厂10名工人接触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288±300mg/m3,班末肺泡气中氯乙烯平均浓度为24.8±19.7mg/m3,肺泡气中的丙酮浓度为1.75±1.11mg/m3,尿中硫撑双乙酸浓度为1.06±0.95mg/L。丙酮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尿中硫撑双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甘氨胆酸接触组平均315±237μg/dL,健康对照组平均99.9±68.5μg/dL,病毒肝炎组平均808±1186μg/dL,差异非常显著。血清羟脯氨酸和氨基己糖,接触组分别为20.5和153.6mg/dL,对照组分别为10.6和48.3mg/dL,接触组都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0.
1987年4~10月,我们用本所研制的无泵型氯乙烯个体采样器查测了吉林等6家工厂工人的氯乙烯接触剂量,采样217人次,区域采样近50次。结果表明,清釜工虽然接触氯乙烯浓度较高,但由于工时短,每周工作按40小时计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各地为11~370mg/m~3,平均为110mg/m~3。合成工平均接触剂量83mg/m~3、压缩工43mg/m~3、离心干燥工为22mg/m~3。通过调查认为,我国氯乙烯清釜工累积接触剂量不高,也许是迄今未发现患肝血管肉瘤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