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75篇
  免费   6414篇
  国内免费   5604篇
耳鼻咽喉   484篇
儿科学   529篇
妇产科学   462篇
基础医学   6646篇
口腔科学   1067篇
临床医学   6741篇
内科学   5373篇
皮肤病学   472篇
神经病学   1540篇
特种医学   22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3713篇
综合类   24717篇
预防医学   8558篇
眼科学   725篇
药学   8390篇
  116篇
中国医学   10756篇
肿瘤学   2201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1796篇
  2023年   2888篇
  2022年   2832篇
  2021年   3127篇
  2020年   2743篇
  2019年   2074篇
  2018年   1194篇
  2017年   1709篇
  2016年   1959篇
  2015年   2334篇
  2014年   3217篇
  2013年   3120篇
  2012年   4454篇
  2011年   4876篇
  2010年   4323篇
  2009年   4204篇
  2008年   5456篇
  2007年   4060篇
  2006年   3995篇
  2005年   4541篇
  2004年   3378篇
  2003年   2841篇
  2002年   2086篇
  2001年   1760篇
  2000年   1555篇
  1999年   1375篇
  1998年   1078篇
  1997年   909篇
  1996年   866篇
  1995年   823篇
  1994年   659篇
  1993年   523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394篇
  1990年   358篇
  1989年   333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46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腔隙性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设计一个可靠的新型骨缺损动物模型,同时评价超声波清洗后的同种异体骨成骨能力。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和河北省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在双侧股骨下段造成骨缺损模型,分别设空白试验组、异体骨试验组及自体骨对照组,在1,2,4,6,8周处死动物,行X射线检查、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结果:自体骨对照组、异体骨试验组在8周内修复骨缺损,而空白试验组仅有纤维组织,无新骨形成。结论:这种动物模型可以作为可靠的骨缺损动物模型,该种异体骨具有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温通巴布膏对腹泻模型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蓖麻油灌胃制备小鼠腹泻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观察并记录腹泻小鼠6 h内大便性状、腹泻次数、体质量变化和贴敷药膏处皮肤反应。结果腹泻+药物组末次灌胃后6 h内累计稀便次数及体质量下降较单纯腹泻组和腹泻+基质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F=4.20、28.35,q=3.02-5.50,P〈0.05、0.01),而单纯腹泻组和腹泻+基质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泻+药物组、腹泻+基质组小鼠贴敷药膏处及全身皮肤无发红、皮疹、水疱和肿胀现象发生。结论温通巴布膏对腹泻模型鼠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观察神阙灸对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血流量、胃黏膜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转化生长因子α含量的影响,探讨神阙灸对应激性溃疡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选用健康SD大鼠36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神阙穴隔药饼灸组、非穴隔药饼灸组,每组9只。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法制备应激性溃疡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的溃疡指数,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黏膜血流量,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转化生长因子α含量的变化。结果:神阙穴隔药饼灸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19.89&;#177;8.43)明显低于模型组(52.22&;#177;11.88)(P&;lt;0.01)。神阙穴隔药饼灸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非穴隔药饼灸组(P&;lt;0.01)。神阙穴隔药饼灸组胃黏膜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非穴隔药饼灸组(P&;lt;0.01)。神阙穴隔药饼灸组胃黏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α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非穴隔药饼灸组(P&;lt;0.01)。结论:神阙穴隔药饼灸对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胃黏膜血流量,调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5—10/12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46只健康老龄Wistar大鼠中,鼠龄24个月,随机抽出6只作为对照组,不干预,其余40只实施双侧颈动脉夹闭30min再灌注,建立老龄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在术后1,3,5d时相点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实验大鼠胸腺、脾脏、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变化,以及胸腺、脾脏中淋巴细胞的凋亡数量变化。 结果:①40只实施双侧颈动脉夹闭的老龄大鼠,术后1d死亡6只,在34只存活大鼠中,根据血气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19只(MODSE组),未发生者15只(无MODSE组)。②外周血和脾脏、胸腺内免疫细胞的变化:术后1d,无MODSE组和MODSE组大鼠的免疫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MODSE组大鼠T,B,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在外周血较对照组低3~5倍,脾脏内低两三倍。③脾脏、胸腺内凋亡细胞变化:术后1d,无MODSE组和MODSE组老龄大鼠免疫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MODSE组高于无MODSE组(P〈0.01)。 结论:老龄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细胞的凋亡增加,外周和中枢免疫器官内免疫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下降,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变化更明显。这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的下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5.
<正>"壮骨胶囊"为襄阳市中医医院的临床经验方,全方以续断、骨碎补、丹参为君药,具有补肾健脾、强筋壮骨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因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导致的全身骨骼疼痛及骨折。为了初步评价壮骨胶囊的安全性,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根据《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技术要求,对壮骨胶囊进行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松萝的急性毒性,为进一步毒理研究及临床安全使用该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法给小鼠灌胃松萝水煎液,于给药前,实验第7、14天分别称量小鼠体质量,并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实验结束后,小鼠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解剖小鼠,对心、肝、脾、肺、肾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病理损伤情况。结果:松萝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10.4 g/(kg·d),实验期间松萝给药组小鼠一般状况未见异常;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松萝给药组雄性小鼠第14天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其余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松萝给药组(雄性、雌性)肝脏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各脏器指数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松萝给药组AST、ALT、BUN、CRE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病理观察发现松萝给药组雌性小鼠肝脏和肾脏有轻微的病理损伤情况。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松萝对小鼠有一定的急性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目的了解护理人为差错的特点及其与不良事件的关系,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证患者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从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收集护理不良事件,根据SRK模型进行人为差错分类。结果共收集护理不良事件806起,其中护理人为差错占74.32%,非人为差错占25.68%;在护理人为差错中,规则型错误所占比例最高(58.43%),其次为技能型疏忽和技能型遗忘(分别为22.37%和11.69%),知识型错误和规则型疏忽占比较少(分别为7.18%和0.33%);不同类型护理人为差错导致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知识型错误、规则型错误导致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显著高于技能型遗忘和技能型疏忽(均P<0.01)。结论护理人为差错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知识型及规则型人为差错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后果较严重,需要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防范护理人为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