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39篇
预防医学   22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目前国内外MOOC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校园公开课程在线学习的特殊性,采用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高校校园公开课程开展的xMOOC模式进行了探讨,重点剖析了学习者、教师、执行体系以及观察者这四种参与角色,发现存在角色定位不准确甚至缺失的情况,并对高校校园公开课xMOOC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2.
目的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精神疾病发病特点,为开展校园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独立学院5年制23590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校园心理干预系列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环境与中国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单因子分≥3.0预警人数平均比例4.2%;以专科诊断为依据,精神疾病67例,占入学人数的0.28%;大一年级发病52例,占总病例的77.61%;在疾病发现环节,辅导员报告40例,占总病例的59.70%。结论实施校园心理干预策略,可降低大学生精神疾病复发率和因精神疾病退学、休学,保障大学生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33.
《医学心理指导》2013,(1):F0002-F0002
校园心理》为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的心理学专业期刊。以各级教育工作者、精神卫生专业医师及从事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国内外心理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调查研究、综述、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应用心理、心理健康、教学研究、案例报告等栏目。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初三学生在过去一年间受校园欺凌状况,分析受欺凌经历和不同受欺凌类型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2016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采用PPS和整群抽样,调查对象为在校初三学生,共8 600名。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比较学生过去一年遭受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情况,基于多因素OLS回归模型和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探究校园欺凌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过去一年遭受过言语欺凌的学生比例为49.29%,社交欺凌为37.69%,肢体欺凌为18.41%,网络欺凌为14.08%。心理健康多因素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遭受校园欺凌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其中社交欺凌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言语欺凌。生理健康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受欺凌学生的患病风险高于未受欺凌学生,言语欺凌是生理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当前校园欺凌形式上以言语欺凌为主,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新形式。遭受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均有负面影响,社交欺凌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言语欺凌对学生的生理健康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山西省中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校园欺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2015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9 905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9 905名中学生中,过去30 d卷入欺负行为、欺负、被欺负、欺负–被欺负行为的流行率分别为8.8%、4.2%、6.8%和2.3%,卷入欺负行为流行率在不同性别、学校类别、目前在家和谁一起居住、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学习压力及负担、不上学的社会朋友数、和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当前是否饮酒、是否有儿童期虐待(情感、躯体及性虐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983,95%CI=1.683~2.336)、初中生(OR=2.168,95%CI=1.671~2.813)、拥有社会上的朋友数≥3个(OR=1.435,95%CI=1.170~1.759),和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差(OR=5.466,95%CI=2.538~11.770;OR=2.624,95%CI=1.654~4.162)、目前在家和母亲一起居住(OR=1.369,95%CI=1.004~1.867)、父母偶尔吵架(OR=1.301,95%CI=1.100~1.539)、当前饮酒(OR=1.787,95%CI=1.453~2.197),儿童期情感、躯体和性虐待(OR=2.333,95%CI=1.899~2.865;OR=2.389,95%CI=1.760~3.243;OR=3.857,95%CI=3.159~4.709)经历均是中学生卷入校园欺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较好(OR=0.648,95%CI=0.437~0.961)和学习压力没有–较小(OR=0.677,95%CI=0.526~0.872)是中学生卷入校园欺负的保护因素。结论山西省中学生校园欺负行为发生较为普遍,应从个人、学校及家庭等多个层面应对校园欺负行为。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噪声对大学生注意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噪声的管理,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300 名各专业大学生按男女1∶1 的比例分为50、60、70、80、90 dB(A)噪声组和1 个对照组,利用注意力测试量表测定注意力,声级计测定噪声。 [结果] 5 个噪声组的综合注意力及注意力转移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在噪声组中80、90 dB(A)组综合注意力低于50、60 dB(A)组(P 〈 0.05);80、90 dB(A)组注意力广度和注意力分配均低于对照组及50、60、70 dB(A)组(P 〈 0.05);90 dB(A)组注意力稳定性低于对照组和50、60、70、80 dB(A)组(P 〈 0.05)。各组间男女生注意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50 dB(A)及以上的噪声就可以对大学生注意力产生影响,80 dB(A)以上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7.
《医学心理指导》2014,(1):F0002-F0002
校园心理》为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的心理学专业期刊。以各级教育工作者、精神卫生专业医师及从事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国内外心理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调查研究、综述、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应用心理、心理健康、教学研究、案例报告等栏目。  相似文献   
38.
陈静  陈红英 《校园心理》2021,(2):181-185
近年来,学生因为自卑、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诉求、高考失利、留守儿童、受惊吓、校园贷等各方面问题,自杀事件频发.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等职业学生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系部通过聆听、演唱、演奏、舞蹈、音乐游戏、音乐绘画、音乐心理剧等音乐形式,促进心理问题学生的康复. 1...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校园人际谣言、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同情和初中生抑郁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校园人际谣言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和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18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校园人际谣言、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同情与初中生抑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核心自我评价部分中介了校园人际谣言与初中生抑郁之间的关系。(3)“校园人际谣言→核心自我评价→抑郁”这一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受到自我同情的调节:个体的自我同情水平越高,核心自我评价对初中生抑郁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在校园人际谣言与初中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自我同情的调节。  相似文献   
40.
良好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安全行为的前提。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创建“平安校园”意义重大。以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对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