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98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姬传林  费昶  李冰  程彦昊  王明光 《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1):44-45,F0003
1病例资料女,42岁。因睡眠障碍2年,加重2个月入院。病初通常3~5天不睡眠,精神尚可,不影响工作、生活,近2个月症状加重,长达50天无有效睡眠。病初需服用安眠药入睡,但睡眠时间短且易做噩梦。曾在多家医院多次就诊,服用多种镇静催眠药均无效。既往体健。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颅脑CT扫描示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3脑室稍大。MR I示松果体区长T1、长T2,弥散成像为高信号病变(图1~图4见封三)。行右侧枕部幕上入路松果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胆脂瘤。术后当晚予苯巴比妥钠0.1肌内注射可以入眠,当晚睡眠约5小时,住院15天,痊愈…  相似文献   
842.
目的 探讨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预后.方法 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在解剖学特征上适合接受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儿童松果体区肿瘤患者(年龄 ≤18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基线数据和术后生存情况对该术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43.
目的观察经枕部纵裂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21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枕部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松果体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为(4.4±1.4)cm(2~7 cm);幕-镰交界区脑膜瘤9例, 中间帆型脑膜瘤1例。Bassiouni分型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1例。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共接受了11例次手术, SimpsonⅠ级切除1例次、Ⅱ级9例次、Ⅳ级1例次。术后发生短暂性同向偏盲3例, 1周内均恢复;其中1例有轻偏瘫, 术后3个月恢复。1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4个月至12年)。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及死亡, 末次随访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80分8例, 50~70分2例。结论经枕部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脑膜瘤, 通过枕部纵裂切开小脑幕或大脑镰, 可有效地显露占据小脑幕下空间的肿瘤, 肿瘤切除程度较高, 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44.
松果体区位于颅腔的中心,其位置深在,周围毗邻结构重要,因此该部位的肿瘤暴露十分困难,且此区肿瘤类型多样,手术全切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被国内外普遍认为是神经外科领域中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术.目前松果体区手术的入路多样,我们经胼胝体入路对12例松果体区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5.
目的:观察针刺申脉、照海穴对模型大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和松果体(PG)中芳基烷化胺-N-乙酰基转移酶(AANAT)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针刺调节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的效应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经穴组和针刺非经穴组,每组各35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的方法构建大鼠昼夜节律紊乱睡眠障碍模型。针刺经穴组针刺申脉、照海穴,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5 d。利用自动化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进行脑电及肌电数据采集,观察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变化,同时分别在ZT0、ZT4、ZT8、ZT12、ZT16、ZT20(ZT代表授时时间,将开灯时刻记为ZT0)6个时间点剥离PG,测定其中AAN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节律分析。结果: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分析显示,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觉醒(Wake)、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sleep)昼夜节律消失(P > 0. 05),振幅减小(P < 0. 05),峰相位有后移趋势;干预后,与模型组和针刺非经穴组比较,针刺经穴组Wake中值减小(P < 0. 05),NREM sleep中值增高(P < 0. 05),振幅有升高趋势,峰相位有前移趋势。PG 中 AANAT 表达量及节律分析显示,造模后模型组 PG 中 AANAT mRNA 相对表达量在 ZT0、ZT12、ZT16、ZT20 4个时间点显著降低(P < 0. 05),AANAT mRNA昼夜节律消失(P > 0. 05),中值与节律振幅明显减小(P < 0. 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经穴组在 ZT12、ZT16、ZT20 时间点 AANAT mRNA显著升高(P < 0. 05);与针刺非经穴组比较,针刺经穴组在ZT16、ZT20时间点AANAT mRNA显著升高(P < 0. 05),AANAT mRNA 表达昼夜节律恢复(P < 0. 05);中值与节律振幅显著升高(P < 0. 05)。结论:针刺申脉、照海穴可调节模型大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 PG 中AANAT的相对表达量与表达节律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