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8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309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203篇
内科学   1790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508篇
特种医学   4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2487篇
预防医学   50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131篇
  43篇
中国医学   79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611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影响动脉硬化斑块的去稳定化,MMP-2和MMP-9降解斑块部位的纤维帽,促进平滑肌细胞从中层迁移到内膜,加重了血管的结构改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使斑块易于破裂.本文对此进行简要阐述,并介绍了对MMP-2和MMP-9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调脂通脉颗粒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动脉粥样斑块及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调脂通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每组8只,高脂饮食结合药物喂养12周,血清检测观察血脂变化,主动脉弓根部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表达。结果:血脂检测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各组、血脂康组、模型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调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升高(P<0.01);HE、Masson染色表明对照组主动脉内膜光滑未见粥样斑块形成;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增厚伴易损斑块形成;血脂康组及调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内膜增厚伴稳定斑块形成。ELISA法检测表明与正常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各组、血脂康组、模型组小鼠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调脂通脉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TG及sICAM-1、sVCAM-1水平,从而减缓AS病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对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元醒脑汤口服4周。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斑块数量、Crouse积分,抽血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IL-18、Lp-PLA2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和血清ox-LDL、IL-18、Lp-PLA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提高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动脉硬化斑块IMT、斑块体积、Crouse积分和斑块数量均明显变小(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元醒脑汤可以改善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抑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可能与降低血清ox-LDL、IL-18、Lp-PLA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MRI与CT在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与CT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两种病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测所得图像质量与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测所得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分别为97.18%、76.06%,与CT检查的95.77%、73.24%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MRI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包括钙化、纤维样、脂样、混合样)的准确率为77.46%,显著高于CT诊断的53.52%(P <0.05)。结论:MRI与CT在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两者检测图像质量及病症检出率大致相等,但MRI检测在鉴别硬化斑块的准确性要高于CT检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5.
活血化瘀方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可能性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导致血栓形成,是心血管风险中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血小板功能亢进和炎症因子的激活,是此类血栓形成致斑块破裂的重要机制。有些学者称“若无血栓,即无事件”,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及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72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2及MMP9水平,并比较ACS、SA患者治疗前后MMP2及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ACS组患者MMP2和MMP9的水平高于SA组(P〈0.05);(2)ACS和SA患者治疗前后MMP2和MMP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CS组患者冠脉斑块主要为Ⅱ型,而SA组患者冠脉斑块主要为Ⅰ型和Ⅲ型;(4)冠脉斑块中Ⅱ型斑块较Ⅰ、Ⅲ型斑块的MMP2及MMP9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及MMP9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ACS、SA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MMP2及MMP9水平明显降低,以达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IVUS-VH)学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方法:对44例ACS患者及22例SA患者行IVUS-VH分析,并对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计算LDL-C/HDL-C比值,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所占的比例与LP(a)、LDL-C/HDL-C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斑块中NC和钙化组织比例明显高于SA组(t=4.669、9.894,P<0.001),而纤维组织及纤维脂肪组织则明显低于SA组(t=7.184、5.290,P<0.001)。ACS组患者血清LDL-C/HDL-C、LP(a)水平高于SA组患者(t=3.512、19.139,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C比例与血清LP(a)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r=0.549,P<0.001)。结论:LP(a)可能代替IVUS-VH帮助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0名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A组)、脑供血不足患者(B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中Hs-CRP含量。结果A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s-CRP与动脉硬化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有关,Hs-CRP与稳定性颈动脉硬化性斑块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ACS 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冠状动脉口及外周血血浆MMP-9水平,并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MMP-9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CS组和SAP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和外周静脉血血浆MMP-9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血浆MMP-9水平与ACS及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0.
邵振兴  孙金凤 《海南医学》2012,23(4):102-10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的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与颈动脉正常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