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87篇
  免费   6766篇
  国内免费   3981篇
耳鼻咽喉   811篇
儿科学   569篇
妇产科学   532篇
基础医学   4562篇
口腔科学   1337篇
临床医学   20218篇
内科学   5548篇
皮肤病学   666篇
神经病学   835篇
特种医学   27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5篇
外科学   6551篇
综合类   42345篇
预防医学   14774篇
眼科学   892篇
药学   25276篇
  177篇
中国医学   41938篇
肿瘤学   1785篇
  2024年   945篇
  2023年   2842篇
  2022年   3459篇
  2021年   3905篇
  2020年   3262篇
  2019年   3147篇
  2018年   1547篇
  2017年   3039篇
  2016年   3261篇
  2015年   4001篇
  2014年   6799篇
  2013年   6617篇
  2012年   8356篇
  2011年   9112篇
  2010年   8371篇
  2009年   7817篇
  2008年   8923篇
  2007年   8181篇
  2006年   7697篇
  2005年   8978篇
  2004年   8202篇
  2003年   9681篇
  2002年   7350篇
  2001年   5966篇
  2000年   5036篇
  1999年   3854篇
  1998年   3496篇
  1997年   3376篇
  1996年   2736篇
  1995年   2594篇
  1994年   2056篇
  1993年   1301篇
  1992年   1187篇
  1991年   1292篇
  1990年   1040篇
  1989年   1207篇
  1988年   302篇
  1987年   212篇
  1986年   177篇
  1985年   138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四联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电针、刺络拔罐、火攻、外涂阿昔洛韦软膏四联法治疗,对照组静滴阿昔洛韦、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结果:愈显率治疗组97.5%、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探讨ICU患者撤机后不同吸氧方式对患者再次插管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ICU内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在撤机后进行常规吸氧,研究组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吸氧,2组其他护理和治疗完全相同。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氧合指数变化情况以及再插管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再插管率(6. 6%)低于对照组(19.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24 h,研究组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ICU患者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可有效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氧合指数,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呼吸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一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临床表现及不同基因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收集一CMT家系8名成员临床资料,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方法及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PMP22基因突变情况,同时选择60名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结果该家系中患病者以行走不稳、跨阈步态,伴有弓形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家系中5名成员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及MLPA方法均检测出PMP22基因重复序列,其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有4名(Ⅱ3、Ⅱ9、Ⅱ11、Ⅲ7),未出现临床症状但基因检测结果示PMP22基因重复序列的为携带者有1名(Ⅲ5),家系中余3名成员及对照组60名均未见重复序列。结论基因检测在明确CMT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且MLPA法筛查基因时操作更简便、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75.
76.
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异位内膜组织虽然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中医学一般认为,“正虚伏邪”为恶性肿瘤的病机特点;那么,肾虚血瘀既属于“正虚伏邪”的范畴,又体现了EMs发病学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在“病证相应”的中医治则之下,补肾化瘀法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为:缓解痛经症状、提高受孕率,以及调整月经周期。本文基于EMs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通过分析补肾化瘀法治疗EMs的理论依据及其抑制异位内膜侵袭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解除免疫抑制、阻断局部微血管新生等,旨在阐明其疗效显著的原因,为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通腑导滞敷脐法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菏泽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导滞敷脐法治疗,连续治疗7 d,对比2组临床疗效、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腹痛、腹胀、恶心、便秘)、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及便秘积分和血清GAS、VI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MO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导滞敷脐法能够快速改善急性肠梗阻患者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8.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世纪80年代初Chaise等报道了用纤维蛋白溶解剂,经动脉内灌注治疗因手术所致的血栓形成,随后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方逐渐推广应用于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即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后,将导管插至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动脉,直接将药物注人血栓所在的动脉或直接注人血栓处,达到较准确选择性溶栓目的。与静脉给药相比,理论上局部动脉内溶栓采用较少剂量的溶栓药,即可使阻塞血管更快、更完全的再通;但不利因素有动脉内插管过程可能会延误治疗时间,同时颅内动脉插管也有一定的风险。作者就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的可能性与治疗效果等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
患者,男,15岁。于2006年1月24日18:00时被刀刺伤左胸部,急诊送入我院。急查胸部X射线片示:心包填塞、胸腔大量积血、血气胸。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术。入室后心跳微弱、呼吸急促、血压无法测出、各种反射微弱。抢救同时分组进行,一组紧急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二组紧急剖胸探查止血;三组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血、输液,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药物抗休克治疗。血压恢复到70/30mmHg、脉搏138次/分。开胸后见心包内血液及血凝块约300ml,胸腔积血约2600ml,并有活动性出血。左心室前侧壁有1.5cm裂口与心室相通,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断裂,左肺下叶有2cm裂口。经清除心包及胸腔积血,在扩充血容量基础上行心脏修补、断裂血管缝扎止血、肺叶修补等,出血得到控制。手术历时3小时,经积极抗休克、心肺脑复苏,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血压控制在90~100/50—60mmHg。8小时后患者清醒,术后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抗凝、加强肠外营养及综合支持疗法,未发生心肌梗死后遗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可疑或确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71.28%,H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或尿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MV-DNA阴性母乳喂养的婴儿.结论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