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7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352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646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036篇
内科学   2251篇
皮肤病学   162篇
神经病学   2242篇
特种医学   4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372篇
综合类   6576篇
预防医学   2556篇
眼科学   89篇
药学   3932篇
  33篇
中国医学   291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1203篇
  2013年   1228篇
  2012年   1660篇
  2011年   1844篇
  2010年   1694篇
  2009年   1666篇
  2008年   2345篇
  2007年   2139篇
  2006年   2041篇
  2005年   2194篇
  2004年   1088篇
  2003年   685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患儿在治疗期间会出现急性发作,需要医护人员积极救治,促进患儿病情快速缓解,降低死亡率[1-2]。雾化吸入是目前临床治疗控制哮喘发作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回顾我科采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万托林,原名:全乐宁)以氧气为动力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护理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 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气道慢性炎症反应,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使肺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服用羧甲司坦对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3.
陈云 《首都医药》2014,(18):52-53
1病历摘要 1.1临床资料患者霍亚兰,女性,71岁,汉族,已婚,农民,顺义区天竺镇楼台村。主因:“慢性咳嗽气喘50余年,加重3日。”经门诊于2013年12月3日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陈旧性心梗、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高血压病、糖尿病”收入病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探讨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联合检测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40例,入院时及病情缓解期检测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结果40例患者中CRP阳性率95%, WBC阳性率40%, N%72.5%, CRP分别与WBC、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效治疗前后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有显著性差异,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结论 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联合检测不仅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诊断的敏感性,更可以准确的判定此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心悸等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明显特征,只有4例患者通过心电图检测确诊为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另外8例患者均于入院后临床表现出的胸闷、气促等症状加重,再次通过心电图等检测手段确诊。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不多见,部分患者在心电图检测时呈不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因此易出现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治疗难度大,引起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ABCD2评分与溶栓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4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TIA患者为观察组,给予5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TIA发作次数、急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并与40例未溶栓治疗的TIA患者对照分析。采用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各亚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TIA发作次数为(1.16±0.34)次,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1.86)次和15%(P<0.05),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间TIA发作次数和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内随危险度升高,TIA发作次数明显增加(F=10.406,P<0.05),且高危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和中危组(χ2=8.550,P<0.05)。结论 TIA患者早期溶栓治疗能减少发作次数,降低急性脑梗死风险,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中度抑郁发作伴躯体症状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86例伴躯体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以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治疗效果,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各评定1次。以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价治疗中不良反应,于治疗后1、2、4、6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HAMD、HAM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末HAMD、HAM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情况类似,治疗4周HAMD、HAM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至治疗6周后HAMD、HAM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度洛西汀作为一种新型的5-羟色胺(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E)双递质再摄取抑制剂,可快速缓解焦虑抑郁及躯体不适症状,且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以及阿司匹林单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试验研究,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分别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以及阿司匹林单独治疗。治疗时间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凝血指标,研究联合治疗对TIA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A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B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凝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镇肝熄风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眩晕效果。方法将48例TIA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组(A组)25例和镇肝熄风汤加减组(B组)23例。A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B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观察2组眩晕程度和血流速度。结果 2组治疗后眩晕程度均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眩晕程度缓解程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A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镇肝熄风汤治疗TIA所致的眩晕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各有侧重,宜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发作频率降低幅度及持时间缩短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