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7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88篇
内科学   200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2362篇
预防医学   24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03篇
  5篇
中国医学   31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人单个心房肌细胞ATP敏感性钾电流(IK·ATP)的影响.方法:取房缺或室缺修补术患者的右心耳组织,置于100%氧饱和的无钙心肌细胞保护液中,30 min内送至实验室.将标本剪成1 mm3的小块,用二步酶解法分离出单个心房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观察两种浓度氯胺酮对人单个心房肌细胞IK·ATP的影响.结果:在电极内液含ATP(0.3 mmol·L-1)的条件下,记录到一束外向K+电流.该电流可被KATP通道特异阻滞药格列苯脲(10μmol·L-1)抑制,表明此电流为IK·ATP在指令电位为+20mV时,用含低浓度氯胺酮(0.01 mmol·L-1)的细胞外液灌流时,IK·ATP受到抑制,抑制率为11.1%(n=3,P<0.01).用含高浓度氯胺酮(0.1 mmol·L-1)的细胞外液灌流时,IK·ATP被大量激活,增加率为57.6%(n=3,P<0.01).结论:低浓度氯胺酮(0.01 mmol·L-1)对人心房肌细胞IK·ATP具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氯胺酮(0.1 mmol·L-1)对IK·ATP则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82.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其发病率0.4%~0.9%,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房颤患病死率高于无房颤患2倍;老年房颤患脑卒中发生率比无房颤患增高6倍,因此,治疗房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较好。为此,我科采用胺碘酮长期防治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3.
目的研究V1导联左束支阻滞QRS波形的早期表现,以及左束支阻滞从不完全性到完全性在V1导联QRS波形的演变规律及影响功能性左束支阻滞显现的因素。方法100例经食管心房程序刺激显现的具有直接显示性左束支文氏阻滞特征的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病人与100例无功能性束支阻滞的正常者作对比研究。结果①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的检出率为6.73%;②V1导联左束支阻滞的早期QRS波形的表现为SV1增深;③左束支阻滞从不完全性到完全性在V1导联QRS波形的演变规律为正常rS→深S波的rS→窄QS→宽QS;④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的房室交界区功能不应期略短于左束支有效不应期,而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功能不应期则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V1导联左束支阻滞的早期QRS波形的表现为SV1增深,左束支阻滞从不完全性到完全性在V1导联QRS波形的演变规律为正常rS—深S波的rS—窄QS—宽QS。  相似文献   
984.
例1 患者,女,61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扩张术后10年.心房纤颤、全心衰竭病史7年。于1998年10月12日,以呼吸困难伴咯血为主诉入院。查体:血压95/60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76次/min,末梢紫绀,下肢中度水肿。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底闻及湿性1岁音,心率98次/min,律绝对不齐。  相似文献   
985.
心脏神经丛消融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与维持机制及其导管消融仍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之中.Scherf[1]最早于1947年在实验中将乌头碱作用于心房并导致了房颤,因而提出了局灶触发可启动房颤的观点.1964年,Moe等[2]应用计算机模型,假设房颤能够独立于触发事件而以稳定的机制存在,这个自我维持机制被描述为心房内随机旋转环路的多子波.后者被称为"多子波学说",并一直被广泛接受.多子波赖以存在的心房肌被称作房颤形成的基质.当Jais等[3]和Haissaguerre等[4]报道肺静脉内快速触发灶能够持续地诱发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去除这些触发灶能够消除大多数房颤后,人们又重新认识到主要来自肺静脉局部触发灶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因此,目前认为触发灶或/和基质是房颤发生或/和维持的主要机制.但触发灶的形成不是孤立的,有了基质是否发生房颤,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与触发灶和基质相关的因素中,自主神经,即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兴奋性调节失衡在房颤的发生与维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5,6].甚至有人称心脏神经因素是使肺静脉触发灶转入房颤的电生理基质[7].  相似文献   
986.
本实验用冷酚法提取大鼠心房组织中的总RNA,用α-~(32)P标记的大鼠。C房肽前体原cDNA与之杂交。应用 Northern blot和 Dot blot的方法测定ANP-mRNA,结果表明高盐饲料使ANP-mRNA表达显著增加达1.4倍;禁水使ANP-mRNA表达显著降低,为0.6倍;腹腔注射速尿使ANP-mRNA的表达减少到0.5倍。这些结果表明水盐代谢能够明显影响ANP-mR-NA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87.
为了解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Af/AF)的临床与预后,回顾性分析Af/AF者26例。其中伴器质性心脏病者14例。Af/AF发作时,QRS波增宽17例,大多伴低血压(15例),亦有伴昏厥(8例)、急性左心衰竭(4例)或室颤(4例);另9例QRS波不增宽,其中仅2例伴低血压。宽QRS波组Af/AF发作时最短R-R间期(247±47ms)及平均心室率(198±43次/分)分别短于和快于窄QRS波组Af/AF发作时最短R-R间期(393±80ms)与平均心室率(144±22次/分),P<0.01。电复律、Ⅰ类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终止宽QRS波组Af/AF发作或减慢心室率,西地兰和维拉帕米无效,且可致低血压(4例)、昏厥及室颤(各1例)。窄QRS波组西地兰及维拉帕米效果良好。26例患者平均随访4.4年,随访率100%。随访期间,宽QRS波组猝死3例、心力衰竭致死及其他死亡各1例,而窄QRS波组则全存活。提示预激综合征并发Af/AF患者的临床险恶程度、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可因Af/AF发作时是否伴旁道前向传导而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988.
对5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24h尿K~+、尿Na~+排泄及血浆心钠素(ANF)、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进行测定,发现COPD伴水肿者ANF及PRA、ATⅡ、Ald较不伴水肿者明显升高,ANF与Ald分别与水钠排泄呈正和负相关,ANE与Ald之间呈负相关。而“顽固性”水肿患者Ald含量较一般水肿患者明显升高,ANF含量则明显降低。提示Ald分泌增加和ANF相对分泌不足,共同参与COPD患者的水钠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89.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除口服药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外,还采用心脏电复律治疗房颤、历经30多年对于心脏电复律治疗房颤的摸索,由体外高能量除颤复律到体内经静脉低能量心内除颤方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90.
影响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时心室率的因素有心房率、房室结的传导性质、隐匿传导等。本文旨在探讨房室结的传导性质,即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有效不应期与房颤时心室率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