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30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491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1篇
  2篇
中国医学   32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患者男性,63岁。主因心悸伴头晕1年余,加重1周入院。查体:心律不齐,心率约50次/分,血压110/60mmHg。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24h动态心电图心率76806次。心率范围32-88次/分,平均49次/分,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PAS)267次,交接性逸搏3617次。图1选自aVR、aVL、aVF导联,时间06:17。患者卧床清醒状态。第1、2个心搏为窦性,p-p间距为0.92s,P-R间期为0.15s,qRS时限0.08s,qT间期0.37s。第3个P’-qRS-T波提前发生,P'-R间期0.14s,其后窦性P波消失,出现一系列qRS波形态与窦性相同,频率32次/分,为过缓的交接性逸搏心律(又称交接性心动过缓)。患者有一过性头晕症状。  相似文献   
102.
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左上腹部疼痛、反酸、暖气十几年,加重7天。临床诊断为胃溃疡,于2005年6月16日入住我院外科,准备手术。既往心电图检查有窦性心动过缓(SB)。心电图(见图1):P波规律出现,形态、时限正常,P-R间期0.16s,心率36次/分,V1呈rSR型,V2呈rs型,V3呈R3型,V4~V6呈RS型,多导联QRS波粗钝,QRS时限〉0.12s,ST段无偏移,T波正常,QT间期0.50s。仰卧运动试验阳性(心率增至59次/分)。心电图诊断:①SB;②提示病窦综合征可能;③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RBBB)。  相似文献   
103.
我们自2000年-2005年间对40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者,采用跳跃及跑步运动与阿托品试验进行心电图对比观察,结果运动与阿托品试验临床意义大致相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郑军  王瑞华 《江西中医药》2006,37(11):23-23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临床用药单一,给治疗带来困难。笔者近一年来采用中药益气温阳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时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阿托品预防心动过缓时对HRV的影响。方法 21例胆囊切除术病人按术前心电图诊断分为心动过缓组和非心动过缓组,心动过缓病人麻醉诱导前加用阿托品0.5mg,术中监测HRV和心率。结果 两组病人胆囊切除中低频率/高频率(LF/HF)均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P<0.05)。心动过缓组诱导后HF无明显变化,胆囊切除中显著降低(P<0.01);非心动过缓组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心动过缓者预防性使用阿托品可阻止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但并不能恢复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用于ICU心脏术后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术后需机械通气的患者13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n=6)和丙泊酚组(n=7),两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镇静治疗并同时给予吗啡镇痛,镇静目标为Ramsay评分2-4分。监测用药期间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镇静药物剂量、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意外拔管情况以及镇静药物相关并发症(谵妄、低血压、心动过缓)。结果:两组患者镇静达标时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啶组停药后躁动的比例明显少于丙泊酚组(0%比28.57%,P〈0.05),右美托咪啶组谵妄发生率明显少于丙泊酚组(0%比14.28%,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10.51±5.11)h比(11.07±4.91)h,P〉0.05],两组意外拔管率无明显差异(0%比0%,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33.33%比42.86%,P〉0.05)、需要干预的低血压比例(16.67%比28.57%,P〉0.05)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心动过缓发生率(33.33%比28.57%,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心脏术后患者能够实现镇静目标,对呼吸、循环无显著影响,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07.
<正>据文献报道,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小儿与成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1-3],诱导插管时异丙酚用量不能完全按照成人的方法进行计算,因此常常造成小儿用量比成人难以掌握,过大往往会导致血压显著下降和心动过缓,而用量过小又可能会发生术中知晓。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诱导插管小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异丙酚在小儿诱导插管中的最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08.
患者女性,64岁。因头晕、胸闷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查体:血压130/85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哆音。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柔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47次/分,P—R间期0.16s,Q—T间期0.48s,QRS时限0.12s。其中V1导联QRs波群呈rsR’型,V4~V6导联QRS波群有较宽钝的s波。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09.
患者女性,54岁.反复胸闷、心悸1月余,加重1周入院.有高血压史10余年,近年来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既往否认窦性心动过缓病史.查体:心界无扩大,无明显杂音,血压145/90mmHg.  相似文献   
110.
患者男孩,5岁。因体检偶然发现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入院。平日无头晕、心悸等不适,无晕厥、抽搐发作史,体重、身高与活动耐量均同正常同龄儿童。入院后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及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在正常范围内。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大小及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正常。查心电图(图1A)示:心动过缓,交接性逸搏心律伴窦性夺获,部分呈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