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14篇 |
免费 | 297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48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362篇 |
内科学 | 420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95篇 |
特种医学 | 291篇 |
外科学 | 651篇 |
综合类 | 2110篇 |
预防医学 | 379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811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2139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307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27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234篇 |
2015年 | 256篇 |
2014年 | 433篇 |
2013年 | 433篇 |
2012年 | 541篇 |
2011年 | 620篇 |
2010年 | 546篇 |
2009年 | 489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457篇 |
2006年 | 442篇 |
2005年 | 378篇 |
2004年 | 342篇 |
2003年 | 256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220篇 |
2000年 | 162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98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学检查发现骶髂关节炎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最重要的依据.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核素扫描等,现将有关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因,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12例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发病特点,病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发生误诊的原因,以及纠正误诊的方法。归纳出两类疾病的特征及鉴别要点和方法。结果:临床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容易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原因在于忽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过多地依赖实验室检查,以诊断收集资料而不是以分析收集资料推导诊断,违背了正常的诊断程序。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史、疼痛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明显不同,只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两者是可以鉴别的。因此腰背痛不等于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阳性也不应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标准。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铺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疗效的优越性、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2000年到2012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收录的有关铺灸疗法为主治疗A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iewManager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7篇,涉及患者共1700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铺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口服西药疗法和单纯针刺疗法。与口服西药疗法比较,合并后效应指标RR=I.24,95%(ConfidenceInterval,CI)为(1.14,1.35);与针刺疗法比较,合并后效应指标RR=I.27,95%CI(1.05,1.53)。结论:此次纳入研究丈献质量普遍偏低:全部为单中心RCT研究,无多中心研究。其次,随机分组方法不够准确,多数文献未描述随访、脱落、远期疗效情况,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指标种类繁多,未能采取国际公认的标准。与口服西药疗法比较,铺灸疗法的总体有效率远高于12服西药疗法,疗效优越且复发率较低,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和针刺疗法比较,虽然药物铺灸疗法总体有效率较高,由于纳入研究数目较少,总病例数亦少,无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对比,其结果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4.
流式细胞术检测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B27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B27的检测,建立并优化测定HLA-B27的流式细胞术,并评价B7在早期辅助临床诊断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脊柱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EDTA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剂,以及加单抗不同的量(7~30μl)检测2个B27阳性和9个B27阴性个体的全血,采用EDTA抗凝和15μl的单抗剂量检测献血者外周血,探寻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的最佳实验条件;另以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分别对2例阳性标本和9例阴性标本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微量淋巴细胞毒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检测98例献血者外周HLA-B27中2例为阳性,96例为阴性,且EDTA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剂,以及加单抗不同的量(7~30μl)对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7无任何影响。结论 优化并建立了一种简便省时、稳定性和重复性皆好的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HLA-B27的方法;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高度相关,HLA-B27检测已成为临床支持以强直性脊柱炎为首的脊柱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I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 1,DM1)是由于肌强直蛋白激酶基因(DMPK)3`端非翻译区的(CTG)n异常扩增导致。探讨用巢氏PCR法直接扩增该基因在植入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0.5%低熔点琼脂糖分离来自DMPK(CTG)100的DM1患者的单个精子,巢氏PCR法扩增DMPK基因。结果106例精子标本中53例扩增产物电泳为单条带,但48例产物显示为多条带,扩增产物长度介于(CTG)10至(CTG)30之间。结论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可有效分离单个精子进行检查,而巢氏PCR在单细胞水平上直接扩增较多(CTG)n的DMPK基因时存在困难,应用于植入前诊断时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46.
曲淑琴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院曲淑琴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20余载,擅长内科,尤精于风湿病的诊治。兹将曲老师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7.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以骶髂关节为主,可侵犯脊柱,累及周围关节的全身性疾病,受累关节可发生骨性强直。我们统计了1998年3月~2001年6月经临床及X线确诊的85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本组病例均采用AS的纽约诊断标准。在85例中,男性79例,女性6例:年龄在11-57岁之间,平均为25.9岁。临床上主要以下腰部及髂部酸痛,晨起僵硬,活动后改善。疼痛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可向下肢放射,逐渐腰部活动受限。病程从3个月~30余年不等。当波及胸、颈部脊椎时,使整个脊柱呈强直状态,…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评价补肾强督清热颗粒治疗肾虚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70例肾虚湿热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组加用补肾强督清热颗粒,对照组加用模拟中药颗粒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4周、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痛评分、总体评估评分(PGA)、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AS疾病活动评分(ASDAS-CRP)、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共65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2)4周时治疗组达到ASAS20和BASDAI50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2周时治疗组达到ASAS20、ASAS40、ASAS5/6和BASDAI5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3)12周时治疗组ASDAS-CRP临床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4)4周和12周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4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的脊柱痛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lymphocytes,Tc)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筛选42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20例同时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neactveprotein,CRP)水平并记录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调查表(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评分.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型(CD3+CD8+)、胞浆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间外周血中Tc、Tc1、Tc2、Tc1/Tc2比值的差异;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Tc分别为(21.22±4.27)% vs (14.23±4.15)% (t=6.177,P<0.01),Tc1分别为(0.35±0.08)%vs(1.45±0.27)%(t=24.640,P<0.01),Tc2分别为(0.53±0.12)%vs(0.41±0.12)%(t=3.608,P<0.01),Tc1/Tc2比值分别为0.72±0.29vs3.93±1.63(t=6.431,P<0.01).相关分析显示AS患者外周血中Tc、Tc1、Tc2、Tc1/Tc2比值与血小板计数、ESR、CRP、BASDAI均无相关性.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Tc1细胞减少,Tc2细胞增多,的确存在Tc1/Tc2细胞的失衡,而且是Tc2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