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3篇
临床医学   790篇
内科学   24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50篇
综合类   1348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8篇
  9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开胸术后常因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剧烈疼痛,并由此引发如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如何有效镇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一直是胸外科关注的重点,目前国内外用于胸外科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方法众多,每种镇痛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文章就近年来中西医领域对于开胸术后疼痛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开胸术后疼痛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2.
1997年7月~2005年7月,我们共收治52例开胸术后行人工气道患者,在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时采用推注法和滴注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34例,女18例,35~75岁,平均64±2.28岁。均为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而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开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开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在遵医嘱预防性应用镇痛药物的同时分别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每位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标准分级,比较两组患者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干预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护理干预模式配合预防性应用镇痛药物可提高开胸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此方法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4.
将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A组,81例),镇痛泵镇痛组(B组,70例),肋间神经局部注射长效利多卡因镇痛组(C组,45例)以及术后肌注曲马多镇痛组(D组,20例)。根据术后疼痛P rince-H enry评分法、肺功能监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辅助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比较四组术后镇痛效果。A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C、D组(P<0.05);在肺功能监测指标中,四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及术后镇痛药的用量较B、C、D组明显减少(P<0.05)。认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是一种可靠的预防胸外科手术术后剧烈胸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阻滞复合全麻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开胸手术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C组),每组38例。E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中0.2%罗哌卡因维持;C组行切口及上下肋间神经阻滞,两组全麻诱导及维持一致。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 QoR-40)对患者进行术前1d、术后3d恢复质量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两组患者进行拔管后4 h、8 h、12 h、24 h安静和活动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E组在术后3dQoR-40各项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C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开胸手术患者,不仅镇痛效果良好,还能明显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50-53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9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析手术前后心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第1秒呼吸率(forced expirarot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炎症介质[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 terleukin-6,IL-6)],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VC、FEV1高于对照组,且术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WBC、CRP、IL-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7.
黄波  王仁广  曹存礼 《山东医药》2006,46(18):80-81
开胸术后切口疼痛影响患者早期咳嗽、咳痰及呼吸,使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增加,影响患者康复。2005年3月~2005年9月,我们对48例开胸术后患者实施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3月某院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根治术患者126例实施研究,根据患者术中是否转开胸分为开胸组和未开胸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可疑危险因素,探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发生危险因素.结果:126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  相似文献   
109.
王贵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46-547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麻醉在胸科手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胸科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瑞芬太尼麻醉(A组)和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脑电双谱指数分析仪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并监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患者完全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脑电双谱指数量化指标无明显差异(48.52±5.94,49.54±6.45)(P>0.05)。B组手术时发生监测指标异常的人数(40%)多于A组,并且B组患者完全恢复自主呼吸时间(14.46±4.95)min大于A组(11.33±3.15)min(P<0.05)。结论从麻醉效果、应激反应、术后恢复等方面综合考虑,胸科手术患者麻醉方法中,瑞芬太尼麻醉要优于芬太尼麻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镜下肺大炮切除术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5月至2016年05月期间该院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24例患者作为甲组,选择同期采用开胸术治疗的另外24例肺大泡患者为乙组,对比分析甲乙两组不同疗效。结果:甲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及术后 VAS 疼痛评分等数据均优于乙组,且结果对比差异(P <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术相比,对肺大泡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较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