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7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7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66篇
预防医学   527篇
眼科学   2530篇
药学   367篇
  5篇
中国医学   11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一直是难题,其主要原因是人工晶状体计算所采用的角膜屈光度并不是有效的角膜屈光度,以及使用了不适当的计算公式.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如临床资料法、Double-K值法、角膜忽略法、回归公式法等,帮助手术医生减少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误差.本文就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做一综述讨论,并以病例说明,旨在为手术医生选择合适方法进行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我军现役飞行人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病例, 结合国内外军事飞行人员屈光手术研究进展, 提出我国军事飞行人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评估和放飞方案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完成的12例飞行人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病例, 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5例飞行人员术后7 d远视力≥1.0, 术后1个月共有7例远视力≥1.0, 术后2个月12例远视力均≥1.0。12例飞行人员术后2~3个月时远视力已基本稳定, 屈光度在术后1个月即趋于稳定。12例飞行人员均于术后2~6个月顺利放飞。结论对屈光不正的军事飞行人员推荐采用PRK和LASEK矫正近视, 通过定期航空医学评估后, 放飞时间为术后2~3个月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比观察5种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在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度计算中的准确性。

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1-09/2023-03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的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的白内障患者23例34眼,其中准分子角膜切削术(PRK)手术史1例1眼,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22例33眼。白内障术前采用IOL Master 700测量眼生物学参数;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真实净屈光力(TNP); 眼前节OCT测量净角膜屈光力(NCP)、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角膜厚度(CCT)。采用Shammas公式、Haigis-L公式、Potvin-Hill Pentacam公式、OCT公式、Barrett True K公式进行IOL度数计算后综合选择合适的IOL度数。术后1 mo在客观验光的基础上行主觉验光获得术后实际屈光状态,根据术后验光结果计算5种公式的屈光预测误差(RPE),其绝对值为屈光绝对误差(RAE),比较RPE与0的差异及不同公式间RPE、RAE的差异,并统计RAE≤0.5 D、≤1.0 D的眼数所占百分比。

结果:5种公式计算所得的RPE与0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5种计算公式的RPE、RAE整体无差异(F=0.554,P=0.696; H=4.402,P=0.354); Potvin-Hill Pentacam公式、Barrett True K公式的RAE在≤0.5 D内的眼占比分别为26眼(76%)、24眼(71%),在≤1.0 D内的眼占比均为33眼(97%)。

结论:Barrett True K 公式、Potvin-Hill Pentacam公式在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度计算中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性。由于此类人群角膜屈光力存在差异,IOL度数计算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建议多种公式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观察组采用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视觉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高...  相似文献   
85.
视神经炎(ON)是中青年人群容易罹患的常见视神经病变,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有一定联系。临床以急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伴轻度眼球转动痛为主要表现。鉴别诊断需要排除屈光不正、介质浑浊以及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力下降。ON为神经眼科急症,急性期治疗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为主,后续治疗需要个体化。病原学检查、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 G)检测、风湿免疫疾病组套筛查有助于明确ON的病因,对疾病后续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和评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屈光参差患儿38例给予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戴镜后1d;1wk;1,3,6mo;1,2,3a进行随诊,观察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裂隙灯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戴镜后1d裸眼视力有大幅提高,在1wk后稳定。个别病例有轻微的结膜炎及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经治疗后均可恢复;角膜曲率变平,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平均角膜曲率为43.42±1.17D,戴镜1wk后,平均角膜曲率为41.65±1.56D,与配戴前比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1,3,6mo;1,2,3a后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2和3a后眼轴较前增长为0.18±0.13,0.22±0.11和0.25±0.10mm,与戴镜前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是青少年屈光参差的首选治疗方法,它可以充分矫治屈光参差,达到双眼平衡,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进而减小屈光参差的度数差距。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人突变Lumican基因转基因小鼠生后不同时间屈光状态及其变化特征。方法实验研究。54只(雄性27只,雌性27只)人突变Lumican基因(cDNA 596T>C)转基因小鼠,于生后3、4、5、6、8、10、12、16、20周共9个时间点分别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6只(雄性3只,雌性3只)转基因小鼠,快速散大瞳孔后检影验光测量屈光度数。对比相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双眼间及雌雄性别间的屈光度数,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屈光度数的比较采用非参数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组间屈光度数比较采用非参数两个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同周龄组转基因小鼠双眼间比较屈光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0周转基因小鼠右左眼屈光度均值分别是(1.50±0.45)和(1.25±0.42)D,(t=-0.889,P>0.05),第3周转基因小鼠右左眼屈光度均值分别是(-2.50±2.59)和(-2.50±4.32)D,(t=0.000,P>0.05);同周龄组不同性别转基因小鼠眼间比较屈光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周转基因小鼠雌雄性别眼屈光度均值分别是(-0.5±3.83)和(-4.17±1.94)D,(t=2.079,P>0.05),第12周转基因小鼠雌雄性别眼屈光度均值分别是(1.50±0.84)和(1.50±1.87)D(t=0.000,P>0.05);不同周龄组转基因小鼠屈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910,P<0.05);两两组间比较显示转基因小鼠第3周与第6周屈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9,P<0.001),其余各周之间比较屈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突变Lumican基因转基因小鼠出生后3周时为近视,随时间增加向远视发展,第6周远视屈光度数达到最大,8~20周时远视屈光度数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27-531)  相似文献   
88.
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筛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艳  沈星华  管怀进  沈磊 《眼科》2010,19(6):406-409
目的 探讨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及用其筛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设计诊断试验.研究对象2008年6月至9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方法 对所有病例分别行SHIN-NIPPON SRH-2000便携式电脑验光仪验光及视网膜检影.主要指标屈光值(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的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以视网膜检影为金标准,电脑验光的球镜度数轻度偏正,其中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的差值为(+0.33±0.56)D,呈高度正相关(r=0.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1) 电脑验光的柱镜度数轻度偏负,其中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的差值为(-0.23±0.45)D,呈中度正相关(r=0.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P〈0.01).电脑验光在睫状肌麻痹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球镜度数t=1.31,P=0.26 柱镜度数t=-0.28,P=0.78).电脑验光对散光的检出率高,但主要是≤0.75D的低度散光,且与视网膜检影的轴向差值多数≤150.以视网膜检影的等效球镜为参考指标,电脑验光的ROC曲线下面积〉0.95(睫状肌麻痹后为0.984,睫状肌麻痹前为0.979).结论 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筛查屈光不正的准确性与视网膜检影一致,可用在群体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mtomileusis,LASIK)治疗视觉敏感期后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年后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25眼)年龄为12—16岁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行角膜中央最薄处厚度和中央2.5mm外四个方位厚度检测、1%阿托品散瞳验光、角膜直径测量、wavefront或OPD—scan波前像差仪进行坐位时的虹膜识别后行LASIK治疗。弱视眼屈光度远视1.50—7.50DS,散光为1.00-5.00DC,激光仪使用visxstarS4或NidekEC5000 CX—Ⅱ激光仪,两种激光均具有眼球主动追踪和虹膜识别技术。术后辅助弱视训练,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弱视眼远视切削均值达(3.75±1.20)D,最高限度为6,75DS,术中术后无角膜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术眼残余屈光度均值(1.09±1.13)D(P〈0.01),最佳矫正视力由0.24±0.17提高至0.67±0.37(P〈0.0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丢失。结论视觉敏感期后的弱视仍具有可塑性,术后1年的随防表明LASIK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差别.方法 23例能配合检查的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12例(24只眼)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5.43±1.33)D和(6.45±2.19)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0.781,P=0.451;t=1.072,P=0.293).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为(13.22±1.61)D,与正视儿童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6),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为(6.36±1.40)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1.542,P=0.137).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与弱视眼调节幅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94,P=0.032),调节灵活度的比较无明显差别(t =1.286,P=0.212).结论 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调节幅度明显低于非弱视眼及同龄正视儿童,其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